丝竹弦管奏新声 少年讲堂传雅韵——记棠外附小《东方之声——感受传统乐器之美》学生讲堂
 文/方嘉仪 图/王敏
 时间:2025/7/1 15:48:24 浏览数:

2025年6月20日,棠外附小六(12)班唐与馨、李泽晗两位同学以一场别开生面的《东方之声——感受传统乐器之美》第17期学生讲堂,带领师生穿越千年音律长河。这场由少年主导的传统音乐之旅,以“乐器为媒、文化为魂”,通过分类解析、名曲鉴赏与互动体验,让编钟的青铜回响与二胡的弓弦情韵在校园中焕发新生。

丝竹弦管奏新声 少年讲堂传雅韵——记棠外附小《东方之声——感受传统乐器之美》学生讲堂
丝竹弦管奏新声 少年讲堂传雅韵——记棠外附小《东方之声——感受传统乐器之美》学生讲堂

讲堂以《尚书·舜典》“八音克谐,神人以和”开篇,唐与馨手持竹简模型解读:“在古代,音乐不仅是艺术,更是沟通天地的‘精神桥梁’。”她展示的世界三大音乐体系图谱中,中国与印度、阿拉伯并列,而曾侯乙编钟的3D复原动画更直观呈现了“金声玉振”的礼乐文明——65件青铜钟构成的五八度音域,至今仍能奏响《茉莉花》的旋律。

丝竹弦管奏新声 少年讲堂传雅韵——记棠外附小《东方之声——感受传统乐器之美》学生讲堂
丝竹弦管奏新声 少年讲堂传雅韵——记棠外附小《东方之声——感受传统乐器之美》学生讲堂

李泽晗则用时间轴梳理乐器与生活的羁绊:从商周祭祀的编钟,到唐宋诗词中的“琵琶弦上说相思”,再到明清庙会的唢呐锣鼓,“每一件乐器都是活着的历史课本。”当她播放江南丝竹《三六》片段时,屏幕上同步展示的婚丧仪仗老照片,让师生直观感受乐器与民俗的深度绑定。

丝竹弦管奏新声 少年讲堂传雅韵——记棠外附小《东方之声——感受传统乐器之美》学生讲堂
丝竹弦管奏新声 少年讲堂传雅韵——记棠外附小《东方之声——感受传统乐器之美》学生讲堂

两位主讲人以“古今分类对照”展开八音古法和现代演绎核心内容。在深度解析环节,她俩带领大家欣赏了音乐片断:琵琶的“轮指如珠”与二胡的“声如人声”成为焦点;当《十面埋伏》的扫弦声与《二泉映月》的连弓旋律交替响起时,屏幕同步展示的演奏指法动态图,让同学们看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技术密码;而唢呐《百鸟朝凤》的视频中,铜喇叭碗震动的慢镜头,更引发“为什么唢呐能模仿鸟鸣”的热烈讨论。

丝竹弦管奏新声 少年讲堂传雅韵——记棠外附小《东方之声——感受传统乐器之美》学生讲堂
丝竹弦管奏新声 少年讲堂传雅韵——记棠外附小《东方之声——感受传统乐器之美》学生讲堂

“传统乐器如何走向世界?”李泽晗用扬琴的“西来东渐”故事回应:这件明代从波斯传入的“蝴蝶琴”,如今已成为广东音乐的标志性乐器。而压轴的民乐合奏《权御天下》视频,将古筝的泛音、竹笛的花舌与电子鼓点融合,弹幕中“原来编钟也能这么燃”的评论,让现场掌声不断。

丝竹弦管奏新声 少年讲堂传雅韵——记棠外附小《东方之声——感受传统乐器之美》学生讲堂
丝竹弦管奏新声 少年讲堂传雅韵——记棠外附小《东方之声——感受传统乐器之美》学生讲堂

互动环节的“乐器猜猜乐”将气氛推向高潮:当“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描述出现时,全班齐呼“琵琶”;而看到阮的图片时,有同学抢答“这是阮咸的‘同款乐器’”。最令人动容的是结语部分——两位主讲人展示自己录制的乐器祝福视频:唐与馨用琵琶弹奏《生日快乐》,李泽晗以竹笛吹奏校歌,“我们想用传统乐器说‘现代情话’。”

丝竹弦管奏新声 少年讲堂传雅韵——记棠外附小《东方之声——感受传统乐器之美》学生讲堂
丝竹弦管奏新声 少年讲堂传雅韵——记棠外附小《东方之声——感受传统乐器之美》学生讲堂

这场讲堂不仅是一次音乐科普,更展现了现代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当少年们用PPT拆解编钟的声学原理,用弹幕视频解读《权御天下》的即兴演奏,恰如他们在结语中所说:“丝竹弦管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与世界对话的‘东方语言’。”据悉,讲堂后已有十余位同学报名加入学校民乐团,这场由音符开启的文化传承,正在校园里生长出新的根系。

(初审/肖雪玲 复审/宋伟 终审/苏宇)

2025/7/2 19: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