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一所中学一个班考上21名飞行员
2001年5月16日    时间:2001年5月16日 浏览数: 打印

  一个仅有31名学生的高中毕业班,有21人被长春飞行学院和民航飞行学院录取为飞行学员,成都一所中学爆出的冷门近日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日前,经成都空军招飞中心正式授牌,该校成为成都市第一个“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班”。记者于日前来到创造了这一奇迹的新津中学,为急于了解内幕的读者揭开“基地班”的神秘面纱。

  体能是“转”出来的

  下午3时,记者来到新津中学,适逢几个班级正在上体育课。在运动场中央草坪上操练的一群壮小伙引得旁人驻足观看:小伙子们往下蹲,只听一声令下,他们全都呈蹲位跳起,原地转了个360度的圈。这些小伙正是该校2001级“飞行员基地班”的学生,领头的“黑脸汉子”则是他们的体能老师邓明德。

  邓老师告诉记者,刚才的动作叫“下蹲转”,与之配套的还有“对天转、对地转、平转”系列,目的是为了训练大脑器官的平衡能力。说话间,操场边两个巨大的“铁轮”突然转了起来,晃得人眼花缭乱,一位在一分钟之内转了40多圈的学生刚一落地,就被记者“逮”了个正着,小伙子神情自若地与记者侃了起来,丝毫没有头晕的迹象。他指着旋转中的两个“巨轮”说,这叫“滚轮”和“悬梯”,是成都空军招飞中心为“基地班”提供的专用器材,用来训练空间定向能力。

  心理素质要特优秀

  开设心理品质课是打造“准飞行员”的又一大法宝。据“基地班”副班主任、心理学老师羊小红介绍,“基地班”的学员为来自成都各地的高中三年级学生,他们除了学习普通高中的全部课程外,还要上体能训练和心理品质两门针对性课程。

  “心理品质特别优秀的人才能当飞行员。”对此,该校邓正环副校长举了一个例子:在去年毕业的首届“基地班”学生中,陈江和郭鹏志两位同学高考分数没上线,但两人却双双被长春飞行学院录取,原因在于这两位同学的心理品质测试均为“全优”,得到了加10分的待遇。

  羊小红老师透露,学生们一进基地班,就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心理测试,包括心理测试、气质测试、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试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类,还要找出每个学生心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对话、设计情景以及专家咨询等方式对症下药。

  一个班11个老师

  不仅课程设置颇具特色,“基地班”的教学和管理也处处显出几分“另类”。同学们戏称,他们“提前享受了研究生待遇”:只有35名学生的小小“基地班”也分文理科,其中文科生11人,理科生24人,堪称“袖珍”课堂。然而,校方为这个小班配备的老师竟达11位之多,“开小灶”在这里成了家常便饭。在这里,每一位同学都有当班长的机会,羊小红老师介绍说,两届“基地班”均实行“值日班长制”,每位同学轮流“坐庄”,每轮任期为三天。

  被军委主席接见的女飞行员

  在校长办公室外的陈列窗里,一位身着军服、英姿飒爽的女飞行员照片引人注目,这就是该校高97级毕业生王惠。据介绍,作为1997年全国招收的37名女飞行学员之一,在长春飞行学院王惠和同学们一起受到了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的接见。

  “如今,培养飞行员已成了我校的传统和特色,”提起该校与飞行员的特殊缘份,邓副校长如数家珍,他说,这也正是成都市唯一的一所“空军飞行员早期基地班”落户该校的一个重要原因。

  邓副校长透露,学校将把飞行员早期培训的探索一届一届进行下去,目前正拟申报一项名为“21世纪高素质飞行员早期培养效益优化研究”的“十五”教育科研课题。今后,早期培训的起始时间将有可能提前到高一或高二年级。

  

〖信息来源:www.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