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尹鸿祝 吕诺) 随着我国初中入学高峰的到来,初中毕业生从明年起每年将超过2000万,未来几年还将每年递增500至600万,我国高中教育资源的匮乏和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为此,教育部决定“十五”期间加快高中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完全中学初、高中分离,立足于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扩大现有高中的校均规模,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结构,优化初中和普通高中的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办学效益。为解决大中城市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需求,教育部鼓励各地通过布局调整、资源重组、高初中分离等方式扩大现有优质教育资源高中的招生规模,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优质教育资源高中。
同时,教育部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高中,促进民办高中发展,使其成为高中教育发展的有生力量。教育部要求各地继续落实发展民办学校土地使用的优惠政策、奖励办法等措施,采取“国有民办”、优质教育资源高中与社会力量联合民办等多种形式举办高中,有条件高校还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和影响,采取民办机制举办艺术和外语等方面的特色高中。
教育部鼓励各地探索发展“普职沟通”的综合高中,建立起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二者相互沟通、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机制,在课程设置、课程管理、毕业升学就业制度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要制定相关政策,使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类课程与劳动部门的劳动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为学生高中毕业后的就业创造一定的条件。
针对我国农村高中教育发展较慢、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教育部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高中教育的投入,同时鼓励各地争取银行贷款,政府贴息,用于高中事业的发展。要切实帮助困难家庭的高中学生解决受教育问题。教育部还将不断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使农村高中课程紧密联系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使农民子女学有所长、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