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情难却,老幼共飨重阳乐
——记棠外初一、初二团总支重阳节敬老院社会实践 文/陈思 图/邬喜进 黄小科  时间:2010年10月21日 浏览数: 打印

棠外初一、初二团总支重阳节敬老院社会实践1
</p><p>  
棠外初一、初二团总支重阳节敬老院社会实践1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2010年10月15日,在一年一度传统的“重阳节”来临之际,为了培养棠外学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行,同时也给学生们提供一次难得的课外实践的机会,校团委书记张莉老师和初一、初二年级团总支书记带领棠外部分学生分赴黄甲敬老院和黄龙溪敬老院,为孤寡、残疾老人们献上一份爱心。

  路途中孩子们一路高歌到达目的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下车就迫不及待的去看望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在老师们的组织下,同学们有序地进入了院内,主动搀扶起各位老人出来晒太阳。之后他们便很快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上:有的帮忙摆放餐桌,为饺子宴做各项准备工作;有的将水果洗洁净、瓜果盛盘,忙碌的布置场地,为联欢活动吹响号角;还有的拉着爷爷奶奶的手陪他们闲话家常,宽心抒臆。

棠外初一、初二团总支重阳节敬老院社会实践
</p><p>  2
棠外初一、初二团总支重阳节敬老院社会实践2

棠外初一、初二团总支重阳节敬老院社会实践3
</p><p>  
棠外初一、初二团总支重阳节敬老院社会实践3

  午饭时间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的包饺子,一个桌子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一大锅饱含爱心和诚心的饺子很快便出炉了。学生们娴熟地将饺子盛好,并调好蘸料送到每一位老人们的手里,一个个做的尽心尽力,有模有样。看到老人们吃的满足、开心,孩子们也感到自己做了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

  饭毕,学生们收拾妥当,便紧锣密鼓的拉开了下午的联欢活动,两个年级的同学都认真排练,尽心演出,只为给爷爷奶奶带来更多的欢声笑语。孩子们以一首《我祝愿》掀开了重阳联欢的序幕。敬老院一时间响起了抒情的歌声,出现了曼妙的舞姿,同学们载歌载舞,亦动亦静,也带动了老人们的热情与活力。还有的同学特意准备了笑话,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另外还有学生将自己绘画、书法作品送与老人们留作纪念,随性写意,笔墨纵横,却也寄予情深。随行拍摄的邬喜进老师,也应着节日的气氛高歌一曲,将联欢氛围推向了高潮。最后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联欢活动缓缓落幕。临行时分,老人们拉着学生的手依依不舍,随行老师都为之动容。

  也许照顾这些老人一天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学生们给老人送去的不仅是一股对孤独心灵慰藉的暖流,不仅是一次温馨的老少交流,不仅是一场欢声笑语的联欢,更加是孩子们的善良与纯真。与此同时,我们的学生也在受着一种潜移默化的洗礼,看着敬老院的职工对老人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也在感动着,在行动着:亲手为这些需要帮助的爷爷奶奶做一顿饭,陪他们聊聊天,给他们唱唱歌跳跳舞,学会怎样更好地付出心中的爱与关怀。与其说这是一次公益之行,不如说这是一次成长之旅。我们相信孩子们会更加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刻含义,会将这种爱延续,将这种爱传递蔓延开来。面对老人们的感激,我们还是不敢承受,因为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尊老敬老的传统需要我们更好的传承。

棠外初一、初二团总支重阳节敬老院社会实践4
</p><p>  
棠外初一、初二团总支重阳节敬老院社会实践4

  

        附:初一、初二学生感想

        初一学生 周赟

  在2010年10月15日,学校政教处校团委组织了我们托管的学生去了黄龙溪敬老院,去陪同老人们过重阳节。在去的路上我心想,在这家家团圆相聚的日子里,敬老院的老人们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啊!我一定要多陪陪老人。

  来到敬老院前我一直想敬老院是什么样的呢?是否如养老院那么舒适温馨,老人是否过得愉快满足,我清楚敬老院的老人大多可能无儿无女,无依无靠,身体又病,是靠国家的福利。而养老院是老人有子女只是子女没时间照顾他们,老人愿意,子女出钱让老人在养老院怡养天年。敬老院和养老院差别很大。

  当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我看的敬老院是像北京的四合院一样,坐落在风光优美,景色怡人的黄龙溪古镇中。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糟糕,国家的政策是越来越好啦。我们到后负责人和老人们热情的欢迎了我们,我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包饺子,在家里,可能很多家长都舍不得让孩子做饭,所以我们所包的饺子真可谓是“各有千秋”“漏洞百出”“皮开肉绽”啊。不过大家都很认真,说明我们都已经长大懂事了。

  在和老人聊天时,我突然很愧疚,悔恨,因为在今年夏天我的爷爷过世了,而我却在爷爷的生前很少去看爷爷,更别说交谈了,我心中的酸涩像哽咽在喉咙里化不开似的。有位老爷爷告诫我们要好好读书,说不识字会吃亏的,虽然没有老师教育我们用词那么华丽但是说出的老爷爷对我们这代的希望。

  我和老爷爷聊的很愉快,笑容在他的脸上久久不散。在和老人共度午餐后,我们献上了我们精心准备的节目和礼物。老人们和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重阳节。

棠外初一、初二团总支重阳节敬老院社会实践5
</p><p>  
棠外初一、初二团总支重阳节敬老院社会实践5

  

        九月忆菊,老吾人老

        (初二学生日志)

  明日,庚寅年,九月初九,重阳。

  今日,庚寅年,九月初八,放假。

  一行棠外人,手捧下着花,抬着水果,满心欢喜地来到了“黄甲镇敬老院”

  有个人说,说是敬老院,正是因为没有人敬才有孤寡老人去敬老院。

  一群幼稚小孩的举动:在车上大唱着“长江七号爱地球”,与其说是精力太旺盛,还不如说是我们根本没想到与老人交流的困难——不要风风火火,需要耐心。

  省去包饺子的环节,(在家都是妈妈包,我来饱口福,学过一点点,但没有经验)

  中午,老人们的午餐是我们三十多个人的“杰作”

  我自己也尝了一些,可以说,咬下一个,一口的皮儿。。

  觉着没事干,目光呆滞着,不知道可以干什么,

  道听途说:一个老爷爷很好像很不相信一个同学,那个同学好意去帮着老爷爷,可是受到了严重打击”

  ——这对我打击也很大。

  心里有点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看见了一位坐在我对面的一位老婆婆,目光同我一样,却多了一些沧桑,和一些所谓的“沧桑标志”(皱纹) 好像她不爱说话

  我悄悄地走了过去,在她旁边:婆婆好? 还是呆滞的样,好像没听到

  分贝提高了不少:婆婆好!

  她说:好好好…

  我问了她原来家的住址,说是在簇桥街上;问她的年龄,她居然不知道;问她在这里多久了,她回答的是14年还是4年我都没有听清。

  妈妈,今天,我特别地耐心。。。

  我问:婆婆,今天的饺子好吃不?是我们包的哦!

  婆婆:好吃好吃,多好吃的。

  (心头好酸。)

  婆婆:你们这些孃孃好乖哦,心太宽了,还想到我们的啊。

  我:婆婆,明天是你们节日,是重阳节,所以我们来看你啊!

  婆婆:恩恩…

  我和婆婆讲了好久,她提起了隔壁的黄婆婆(眼睛失明了)

  婆婆:我没得哪个和我说话,就只有隔壁的黄孃孃。

     …… (我又走进了那个婆婆的房间)

  进去时,已经有刘一她们陪那个婆婆。

  我在听着婆婆讲她的故事,摸着婆婆的手,血管已经清晰可见,只有一层皮

  婆婆八十多了,到敬老院两年了,她讲了好多好多的故事,只不过我有些字听不清

  之后,她就抓着我的手,一直在讲她的故事,我当然也原意当一个听众,她们就缺了听众…

  渐渐地,房间里的人少了,因为都要准备节目,可是,我真的舍不得走,不想到院坝里去,

  房间只有我和婆婆,我把额放在她的手上,让她感受到我给的爱。。

  她好像我的外婆,老人都是这个样,唠叨。

  可是我没有一丝抱怨婆婆,而我,却抱怨我的外婆了。。

  我哭了。

  可是她不知道,幸好她不知道…

  时间过了大约两个小时,

  最后一段对话,我的记忆很深刻!

  不能不和你们分享!

  婆婆1:孃孃些,你们好久还要来哦?

  (我和刘一对视了1秒,真的不知道怎样对婆婆说)

  我:婆婆,我们下个星期就来,我们还要读书呢!

  (失明)婆婆2:就是,你们肯定放星期来  (星期解释:双休)

  我和刘一:(点头)

  真的有种罪恶感,撒了谎,其实我们下星期在军训,怎么可能来,而且,不晓得以后还有机会么?

  婆婆们高兴,而我转过身。

  抹了泪

  以上就是一些珍贵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