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意味着收获,是送给“桃李满天下”的教师最好的祝福。在第26个教师节2010年教书育人百佳评选中,四川双流县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教师张利军获得了网友很高的呼声,“她是用爱在讲述教育。”她的学生留言如是说。
昨日,记者来到学校,探访了这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优秀班主任,听她和她的学生们说说她用爱书写的教育故事。

用爱的语言诠释教育真谛
A 用情教学 用爱育人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张利军一直用此话鞭策自己要用情育人,上好每一堂课。
为上好一堂课
她写信给北大教授请教
讲台上的张利军,神采奕奕,面带微笑,声音清脆,激情十足。学校要求老师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她却追求每一句课堂语言都是她和学生愉悦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乐于学。
“越巫到底该不该死?”在讲授《越巫》一文的时候,她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讨论,这个话题调集了学生的兴趣。大家七嘴八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她及时将教学过程写成文章《越巫该不该死》,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上。
为了弄清楚当前的热点问题,她历尽艰辛找到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联系方式,向他求教。钱教授回信中说:“你是一个敬业爱学生的老师。”老教授不但悉心指点,还多次写信给班上,为她的学生鼓劲。
为了让课堂充满激情,张利军始终要求自己要结合4个要点教学,即认真学习、钻研现代教学理论、汲取身边教师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用情教学”的教学风格。
把生活寓于课堂
用长效教育论让学生爱学
“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中再现精彩生活,把学生的视野引入到无限广阔的世界中去。”张利军相信,教育应该是长效性的,避免短期性效应;注重复合型教育,避免单一性防范;注重师生互动,避免单方面灌输。
她始终以“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的原则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把生活和语文有机地联系起来:“课外读书会”、“写作兴趣小组”、“读书报告会”、“新闻大家评”、“美文批注比比看”等小组深受学生喜爱,让他们的思维发展有了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讲“成语故事”、“诗词积累”、“时事评述”、“推荐好文章”等,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她把孩子们在《少年文艺》、《中学生作文报》上发表的文章编辑成《新叶集》成册,让大家备受鼓励,不仅在课外收获颇丰,在学科成绩上也稳步提升。
B 享受工作 惬意生活
“是学生成就了老师,不是老师成就了学生。”——张利军的快乐教学理念
每天早晨7点20张利军会准时学校,陪着学生们上早自习。熟悉她的老师说:“她干了17年的教师,学生没到她先来,学生离开她才走,一直如此”。有人劝她,这样工作太辛苦,要学会忙里偷闲多休息,可她自有“快乐理论”:“忙得快乐,累得欢喜。”张利军打开作业本,满脸幸福,“我喜欢教书并全身心投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成长,其中的喜爱和快乐,填满我的心。是学生成就了老师,不是老师成就了学生。”
很多个周末,她找到学生做访家长,每当夜幕低沉,人们围在电视机前享受天伦之乐时,她可能还在路上;当更深人静,不少人已进入梦乡时,她可能还在伏案准备教案、分析试卷……就这样,她把所带的班级团结得像个大家庭,每颗心都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组织的“一堂生动的现场参观课”,引来多家新闻单位现场采访,被评为全市优秀少先队活动,并授予“辅导艺术奖”,德育论文《“错”出来的美丽》获成都市一等奖。
在给学校班主任做培训时,张利军的讲座题目是《享受工作,惬意生活》:工作不是负担,不是累赘,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时,就一定会感到自己的身上充满了活力。
C 教研相长 默默耕耘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学校鼓励老师总结教学经验,张利军从中找乐趣。
张利军说,作为教师,必须以自己丰富的文学素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审美情趣熏陶学生,用自己美的人格感染学生。
她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学素养,在写作中将教学做深刻反思。“这既是一种总结,又是一种鞭策”。自费到北京、上海做培训,自学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她用学到的心理学知识,为学生做心理疏导,引导孩子走出心理误区。去年8月份以来,她已成功矫正了5名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年来,张利军先后在《上海教育》、《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国文化报》、《语文报》等报刊发表《解开学生千千结》、《一份美丽的语文试卷》、《谈语文教改的创新》等教育教学论文30多篇,在《语文周报》、《学习周报》等省级以上专业报刊发表“阅读训练”、“作文训练”、“暑期专号”等10余个专题专版;根据教学实践撰写的数十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其中《阅读教学误区突破》获得全国中学语文阅读研究论文一等奖,《于无声处见精神》获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教师论文一等奖,《浮华掩盖下的荒原》获得四川省美育教学论文一等奖,《阅读教学创新浅见》获省教科所教师论文二等奖。《创新清风起 百花次第开》获国家级二等奖。
中教高级、县“名教师”、优秀班主任、双流县“优秀教师”……荣誉接踵而来。然而,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她却诚惶诚恐地告诉记者:“请一定要宣传教师集体,是同事的宽容帮助,是学校给予我展示的平台,弘扬学校的仁、德、志、譞校训,是每一个棠外人的责任。个人微不足道,我只是众多教师中的小小一分子。”
(边栏) 他们这样对老师说:
春夏秋冬,暑去寒来,张利军送走了一拨又一拨学生。十多年来,凡是在她手里念过书的孩子,都记住了她的情、她的爱。
张利军说:“老师也不是单方面的奉献,我们收获的是学生的成长、家长的满意和社会的尊重。
学生这样认识她:“您上课的名言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您在告诫我们上课不光要听,还要记笔记,这样才能将知识永久保存。在同学对您的承诺的事情却又没有达到时,您会面带愠色:‘你提前支取了我对你的信任。’是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才能保证这个社会的和谐;初一刚进校时,您就对我们说:人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成,而在于根本没有目标可达成。这让我想到人生其实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是因为目标不同。”(吕依乐)
学生这样感谢她:“我又让您失望了,也让我自己失望了,您并没有责怪我,而是耐心的帮助我,一句句“丫头”那样亲切的教导我,我很温暖,您和蔼的目光中是一种坚定的期待。因为我看着您的眼睛,我比谁都更加相信,您在期待着我有一个突飞猛进的飞跃。您在期待着,我在努力着。”(林祝宇)
学生这样祝福她:“老师,您是否看到那挂上树梢的月儿对您的微笑,它带着我的一片感恩之心和我最真挚的祝福:愿您天天有鲜花相伴,夜夜有星辰相随,更愿你在人生的大道上平平安安!”(何芸菲)
家长这样信任她:“张老师,孩子跟我说:‘妈妈,我能在张老师的班上,好幸运!张老师对我们太好了,她每天都陪着我们,她儿子也在这个学校,可她却抽不出时间去关心她自己的儿子。’我听着眼里滚着泪花,是啊,您就是班上所有孩子的妈妈!张老师,谢谢您!”(李锴锐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