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本报昨日7版报道了四川威远考生卿桃因“省三好”加分“失踪”未被清华录取的消息,许多读者打来电话表示气愤和关注。而卿家因将此事通报了媒体,甚至遭到了恐吓电话的威胁。
威中校长:最后名单与评选结果完全不同
在2000年7月26日四川省《招生考试报》上,记者看到了威远县13名‘省三好’、‘省优干’名单。据卿桃及威远中学老师指认,这13名学生全部来自威远中学,然而在盖有威远县教委公章的“四川省普通高中‘三好’学生花名册”中,8名“省三好”只有两位署名“威远中学”,其余6人则来自“新场中学”、“镇西中学”等,“省优干”同样如此。
对此,威中校长周家辅很明确地告诉记者:“我们只清楚分给我校4个‘省三好’和‘省优干’名额的评选情况,其他9人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知道。但是公开评选出的卿桃、唐佳利二位同学也不在最后名单上,换成了另外两名学生。”在威远上报的名单中,经过公开程序评选只有“省优干”两人。有人靠加分上了大学。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在8名“省三好”中,有的在全年级排名441位,有的在475位。而这8名“省三好”,背景明确的就有7人,如学生刘某的父亲是邻近安岳县委书记,不久前因挪用扶贫款被停职,他的亲戚是威远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学生陈某的舅舅是威远县公安局局长;曾某的母亲为威远县纪委副书记。此外还有县农行副行长的儿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侄女等。
在查询313名“省三好”、“省优干”的电子档案后,记者得知,他们都已被高校录取,有几位学生正是因为享受了加分政策,而进了理想的大学。
卿家接到恐吓电话
目前卿桃已经在北方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另一位未获加分的考生唐佳利已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但卿家因将事情“捅”给了媒体,接二连三地接到恐吓电话。
卿桃的母亲郭琼芳对记者说,自从家里四处奔波讨说法起,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就没断过。而随着媒体的关注,家里一天中常会接到十多个恐吓电话,“最好不要再把这事闹下去”、“你们老两口还要在威远生活”等。郭琼芳含泪告诉记者,虽然儿子已经上了大学,但他们一定会向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讨回公道。
天府早报关于威远考生“省三好”资格被人替顶的报道引起当地教委高度重视。8月30日,威远县教委主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干事腾正中肯定地说:“卿桃绝对报上去了,是我亲自送的材料。”
据其称,当时他带了16名上报学生的材料,到内江市教委,其中就有唐佳利和卿桃。市教委领导说人太多,让刷下3个。由于卿、唐两人尚在评选2000年市级优干过程中,经请示领导就把他俩“刷”下来了。当记者问道其为什么只有13个名额,要上报16个呢?腾正中说,是为了到市教委多争取3个名额。
8月31日上午,威远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宋正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卿桃被第二志愿的北方交通大学录取,县教委做了很多工作,找了市招办,并向县长、书记做了汇报。”
关于其他威中学生为何以其他学校名额上报,宋玉辉说:“其他学校的校长说,往年都有评三好、优干的名额,但今年没分到。至于其他事,他们不便讲。”
宋称,纪委已经调查此事10多天了,由于其他工作比较忙,现在还没结果,但县里一定会查清,该谁承担责任,决不护短。
对于宋的外甥刘某上报省三好的事,宋称,经其调查,刘是合格的。当时学校有12位候选人,学校将票数最多的,前两名排列上报。刘在1998年曾获得过市级荣誉。
市教委:县教委一派胡言
据内江市教委普教处的邹正泉处长说,4月初,威远县教委上报了8个“省三好”和5个“省优干”,经审核,全部符合条件,随即将名额上报给省教委。5月11日批准下来,威远的13个名额全部入选。
内江市教委证实,威远县教委在向市教委上报的“省三优”、“省优干”名单中,原本就没有卿桃和唐佳利!市教委领导指出,县教委称“是市教委嫌卿桃不合格将他刷下”的说法站不住脚,纯属一派胡言。
邹处长向记者表示,虽然卿桃同学报的是今年“市优干”,但他们不会因为市上没批就将其扣下。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文件规定,卿桃完全可以算是合格的。
据了解,内江市教委在5月下旬就将入选名单和荣誉证书下发到威远县教委,而卿桃家长和威中校长屡次询问荣誉证书时,县教委则答复说“还没批复下来”。
此外,县教委上报的“省三好”学生花名册中,学生与就读学校不符,当时邹正泉校长打电话询问县教委,对方称是借读生。按照省教委文件规定,借读生是可以由原校上报的。申主任明确指出:“如果不是借读生,肯定算是弄虚作假。”在采访过程中,有数十名老师向记者证实,那些学生根本就不是借读生,确是威中学生。
对于上报材料中填写的一些学生的1998年市级荣誉,市教委称,由于资阳与内江分家,资料丢失,无法查证。
副县长:县教委两大失误
“在一个人身上花这么大功夫,花这么多钱,是不应该的,一定要处理,决不手软!”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宋玉辉大为恼火。
卿桃父亲曾接到县教委某人打来的电话,说愿为卿桃在北方交大读书期间提供学费、生活费,卿父认为,这是某些人想“私了”,一口拒绝。
宋玉辉对县教委此举大发其火,她介绍了这一提议“出台”的背景。因为卿桃父母是双下岗,教委前任主任罗某便提出找些单位、企业帮卿桃家搞点赞助,解决一下经济困难。“这完全是两码事,这时候做这些事情显然是错误的,县里反对意见很多。”宋玉辉说,社会上传闻县教委要和卿家私了,但如果是教委有问题,就是花再多钱也是摆不平的。“到北京去,县教委没有请示,花了钱,却一点作用都没起到,县教委这个决策太盲目了!”谈到第二个失误,宋玉辉有些激动,“县教委想做好事,却造成了大损失。”宋玉辉告诉记者,县教委应该从内部检查,“有些事是包不住的。”
读者:不要误了孩子前途
威远考生卿桃梦断清华的悲剧经本报连续独家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南方周末》闻讯,也派记者飞赴四川采访。
家住人民南路的罗先生称,威远县教委评选“省三好”、“省优干”暗箱操作,分明是以公谋私。这种“拿孩子前途开玩笑”的做法应该受到严处。
四川师大的奉教授说,希望本报继续追踪报道,为悲惨的受害者伸张正义!这已涉及到干部队伍中的腐败问题,暗箱操作背后肯定有贪污受赂现象。
家住联合小区的张女士深有感触地说,“嘉禾舞弊”事件骇人听闻,没想到四川一个小县城竟曝出如此丑闻,对这一事件的制造者应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