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突破口
范绪锋 《人民日报》 (2000年11月03日第八版)   时间:2000年11月3日 浏览数: 打印

  没有了“填鸭式”的满堂灌,没有了机械重复的死记硬背,每个小学生都像小科学家一样,自己动手摆弄木棒、尺子以及实物模型,原本抽象、单调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像被赋予了生命,成为身边活生生的知识……要不是在中央教科所组织的“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具应用研讨暨优质课评选会”上亲眼看到这一幕情景,笔者也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小小学具竟然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焕发出无穷魔力,引领小学生走进生机盎然的知识殿堂。这恰恰印证了心理学家的话:“智慧出在手指尖上”

  学具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理论、教学方式方法指导下所设计的物质的和物质化的教学材料。实践证明,如果把应用学具和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其意义不可低估。

  ———提高了教学效率。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特级教师纪晓村在谈到使用学具教学时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了求知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通过动手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了大脑的思维。

  ———减轻了师生和家长的负担。学具的实践功能、训练功能、激励功能、开放性功能等,提高了每节课的效率,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补课、批改作业等负担。山东威海长征小学王续良老师说,过去数学课在学生眼中是很单调的,可应用学具教学后,数学课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引起了学生较浓的兴趣,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学具的实验和应用,促使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确立适合同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山东东营市教委副主任王永华深有感触地说,学具的实验和应用应当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学具引发偌大效应,而其背后蕴涵的也是大学问。利用学具开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学具的使用过程是教师的一个再创造过程,是教师挖掘学具所蕴涵的教育观念、思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过程,决不是学生单方面操作便可实现全面教学任务的。

  山东日照实验二小的陈艳老师说,学具是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的,现在教学要努力适应学生,而不是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了,自己感觉肩头担子沉甸甸的。利用学具教学,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对课堂的协调引导能力。

  毋庸讳言,相当一部分基层老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素质能力还有待提高。为解决学具推广与教学研究相脱节等问题,中央教科所提出“以科研带推广、以培训促使用”的方针,把学具的课题研究推到基层,并办好各级各类培训班,从而为大面积提高基层教师素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其“现代活动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目前已在山东、北京、广西、吉林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近8000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同时组织学具教学优秀教师和有关专家赴全国各地开展观摩教学课、做专题报告,两年来,接受培训教师已达8万人。

  作为辅助性教学手段,学具仅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是最终目标。

〖信息来源:www.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