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话
从本期开始,“大家谈”进入学校单元相关专题的讨论。
未成年人的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内度过,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所谓“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其中德育是“重中之重”。那么学校如何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学生如何把学会做人放在首位?学校怎样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探索有效的德育方法?学生又怎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为此,大家谈学校单元的讨论,拟就“考试为何要作弊、书包为什么沉重、品德课怎么上、校园网缘何不吸引人、倡导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教育乱收费为何屡禁不止、如何看待师德、引导学生走出‘自我’、未成年人为何成人化、挫折教育和体验教育如何进行、流动儿童的苦恼、你赞成中学生过情人节吗、如何看待学生‘追星’、直面校园暴力”等专题展开讨论。
欢迎学校、班级组织专题讨论,集体参加专栏活动!
追根溯源治“弊”病(专家视野)
伍新春
作弊之风屡禁不止,甚至花样不断翻新,情节每每恶劣,是有其深刻的成因的。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片面强调竞争的社会心态是作弊行为的始作俑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生物演化的规律,被人们演变成弱肉强食的残酷逻辑。从教育环境的角度看,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畸形评价观为作弊行为推波助澜。孩子们自然希望自己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好成绩。但不是谁都有这个本领的,有些孩子难免“另辟蹊径”。从个人心理的角度看,少年儿童缺乏良好的自我概念是作弊行为的潜在暗流。一是自我认识差,不自信;二是自我体验差,不自尊。他们往往分不清自卑和自尊的界限,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而不懂得维护自尊,在面对考试的问题上,有时宁愿作弊也不想考不好;三是自我监控能力差,不懂得自制。他们有时明知事情这样做可能不对,但控制不了自己。
要治好作弊之病,还需对症下药:首先要在社会上营造健康积极、有理有序的竞争氛围。多讲合作,少讲拼杀;多争进步,少争功利;多谈团体,少谈个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合作学习,其实就是在从小培养这样的意识。其次要在教育系统内部形成一个合理、全面、有力的评价机制,以科学的人才观带动科学的教育教学观。比如,真正把中学期间的综合表现作为高校招生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使之进入学生录取档案。比如,优秀学生干部的加分,要实实在在兑现,而不能只作为同等分数前提下的优先考虑。再次是要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自我概念。我们国家日益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许多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少年儿童自信、自尊、自制,让他们清楚认识自己和他人、过去和未来的关系,做到表里一致、前后一致、言行一致,做一个思想健康的人。
不过,任何社会要完全杜绝考试作弊都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永远不可能实现零自杀率一样。我们要做的只是通过多方努力,把作弊控制在一个最低的、只是个体偶发行为而不形成社会危害的水平上。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人物头像作者为罗雪村)
不作弊会吃亏?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镇中学 滕小英编辑同志:
我有个小表妹在身边读书,马上就初中毕业了。我们这儿中考之前历史、地理、生物等常识课要会考,不及格的不可报考重点高中。那天上午刚考完历史课,中午吃饭时我问她考得怎么样,她回答说反正能过关。我无意中问了一句:“咋这么自信?”她不回答,只是神情“诡秘”地笑了笑。这一笑让我顿生警觉……我问:“是不是作弊了?”她忸怩一阵之后点头默认……我责问她考前为什么不认真准备,考试为什么作弊?她竟反驳道:“会考又不重要,老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这样的考试傻瓜才会认真准备,傻瓜才不作弊!”我一时语塞……
认真准备的人反而是傻瓜,作弊反倒成了聪明人之举?“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难道过时了吗?是谁颠覆了“小表妹们”的考试观?
因小失大 害人害己(编辑点评)
董建勤
6月9日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基本结束之日,紧随其后,各中小学校即将进入期末考试阶段。每逢考试,总难免出现作弊事件。不过,今年这一灰色话题却分外引人关注。
诚然,考生作弊由来已久,但近些年作弊方式在快速推陈出新。一些现代化工具走俏市场,有些考生甚至铤而走险偷窃高考、中考试卷,更令人吃惊的是竟有个别学校冒险集体作弊!
作弊成时弊。考生为何要铤而走险?作弊缘何屡禁不止?作弊给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带来哪些影响?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及社会各方面到底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就能杜绝作弊吗?……这一系列问题笼罩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不吐不快。这从本期话题的众多来信、来稿、电子邮件及网上跟帖可见一斑。
信中小表妹直白得令人语塞。的确,一个个作弊事例无不折射出教育制度、竞争、道德等深层次问题。“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师生不堪重负,作弊时而蕴含着某种默契。不过,作弊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之举,谁会去大张旗鼓地提倡!事实上,作弊正带给每个幼小而纯洁的心灵因小失大、害人害己的恶果!作弊者或许能取一时高分,但放弃勤奋努力,高分必不肯时时光顾,却助长了投机取巧之风;在人生决战时刻未必作弊如愿,却又在时时违背做人要诚实的道德规范,这首先是在害自己;作弊所获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消抵了他人的机会,这又在损害他人!作弊成风,一人对多人,总体看来必然得不偿失。正应了鲁迅先生的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愿“小表妹们”引以为鉴,从我做起,从即将进行的期末考试做起,向作弊说再见!
“我不甘心……”
安徽省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吴慧明
昨天我教的班级里,有个学生考政治时作弊被抓,在全校张榜公布。这是我班第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说实话我很气愤,不知道他究竟为什么要作弊?他呜呜咽咽地说了很多,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我不甘心……”仔细分析就可明白,诱惑着他、削弱他意志的到底是什么?还不就是那个简单而又沉重的分数!试想他为什么非要答出那道题,甚至不惜“被抓”、“被罚”?他怕受罚,但更怕丢分,分数对他来说比这些还重要。可见,学生作弊的根源还是在于考试制度与评价制度。
八方热议
当下考试作弊之风日盛,从校园到社会,影响极坏,如何消除其坏影响是个大问题。考试中作弊者所得甚多,而循规蹈矩者受害却无处申冤。再加上现在作弊手段日益高超,到了非以法律控制不可的地步。
人民网网友
作弊之风日盛,是社会风气日下的反映。制止作弊要从源头上抓起,不要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成长网网友
要制止考试作弊:一要严厉惩罚;二要建立起诚信档案,真正在社会上形成不讲诚信者寸步难行的氛围;三要改革“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多方面多视角选拔人才。
山东临朐一中 马玉顺
考试作弊难禁绝,却可以减少。如何杜绝考试工作人员参与作弊,杜绝教师纵容下的作弊是问题的关键。湖北荆州市沙市区岑河中学文久江
如果制度上有“偏袒”,阅卷中有“黑哨”,录取中有“点招”,这些环节上的作弊会破坏起点上的一切公平。看来,该签订诚信承诺书的不只是考生,所有的教育政策的制定者、试卷运管人员、阅卷评分人员和负责录取的工作人员等都应签订诚信承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对于每一个考生都是公平的,才能保证考试的公正性。
四川省长宁县中学 王建强
链接
今年参加高考的723万考生全部承诺在高考中自觉遵守国家教育考试纪律和有关规定。承诺书主要内容为须知晓和遵守的考试有关规定和各项考试纪律及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截至目前,对已发现的湖北潜江、石首、南漳利用手机舞弊,武昌一名考生代考以及新疆喀什、和田4名考生作弊等案件,当地教育部门根据新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作弊者已作出取消高考全部科目考试成绩的处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