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开始向功能基因组学转移
记者黄威   时间:2000年5月21日 浏览数: 打印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第四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获悉,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在继续开展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同时,开始向技术水平更高的功能基因组学转移。

  陈竺、李裁平、强伯勤、于军、赵国屏、沈倍奋等我国30多位基因组学科的专家、课题带头人参加了论坛组织的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圆桌会议。他们在讨论这一学科今后发展方向时提出,应发挥我国人口资源丰富、综合学科力量强的优势,根据国情国力,把重点放在人类基因功能分析、与疾病发生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国人基因多态性研究上。

  基因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人类基因组包含着与一个人生老病死以及精神、行为等相关的全部遗传信息。199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开展的中华民族基因组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研究项目,标志着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正式启动。近两年来,我国在上海、北京相继成立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北两个中心,中科院在遗传所建立了基因组中心,大大加强了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实力。

  去年7月,我国参与国际上正在进行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承担了其中1%即3号染色体上3000万个碱基的测序任务,使我国成为继美、英、德、日、法之后第6个参与这个计划的国家,也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经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和南北两个国家基因组研究中心科技人员的努力,现已如期完成预定的“工作框架图”,正在进入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图的最后工作阶段。预计2001年6月,我国将与国际合作计划同步完成测序的最终目标。

  专家们在圆桌会议上还提出,在制定我国人类基因组今后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时,要把这项研究与生命科学、人口健康、生物技术和制药工业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这项研究更好地造福社会。 新华社 2000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