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调查显示,教育支出和储蓄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家庭支出和储蓄计划中的第一大项。可见教育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其缺乏的不是市场发展空间。
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人们对续继深入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有很大期望,而对目前的基础教育现状并不完全满意。只有不到20%的受访者对当前的基础教育表示满意。近四成受访者认为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对教育体制不进行根本变革的情况下“减轻学生负担”。
该项调查由北京科思瑞智市场调查公司于2000年2月底在北京实施,调查采用电话访问的方法,共完成有效问卷201份,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60岁之间,家中有电话的北京居民。调查结果可以推论北京有电话的居民。
全面发展是海市蜃楼?
调查显示,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最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其次是“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和“学生负担太重”,比例均接近四分之一。看来学生的发展前途是大家比较认同的共性问题,而家庭负担(教育费用)和学生负担也是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学生减负:跷跷板效应?
调查显示,众多家长对于学生所承受的课业负担是既心疼又无可奈何。又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快快乐乐的?但是一想到孩子未来的前途和出路,又只能硬起心肠“添砖加瓦”。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减负令”对于孩子无疑是一道大赦圣旨,然而深谋远虑的家长(或者未来的家长)又是如何看待“减负”的呢?
对于北京地区的中小学采取的“减负”措施,认为“非常有效”的只有3.2%,认为有一些效果的占38.9%,认为“效果很小”的占44.7%,还有13.2%的受访者认为“会有负面作用”。在对待“是否担心减负会影响子女的学习成绩”问题时,表示担心和表示不担心的比例大致各占一半。
教育支出:周瑜打黄盖?
调查显示,教育支出对一般家庭的压力是很明显的。表示“负担很重”的占9%,表示“比较重”的占47.3%,而认为“不太重”和“没有压力”的受访者只占10%。然而,当问到“如果需要,是否会大幅度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支出”时,还是有58.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肯定会增加”,而明确表示“不太会”的只占2.5%。
科思瑞智的研究人员认为,在教育的投入方面,多数家庭还是愿意继续在教育方面增加投入的,哪怕需要因此削减其他方面的家庭开支。然而,如何能够让家长的教育投入觉得“心安理得”,让家长感到“物有所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摘自2000年3月15日《北京青年报》,作者:梁东、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