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里的拉登?有一种权利只属于"郎咸平"
中国经营报 2004年9月6日   时间:2004年9月6日 浏览数: 打印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由于社会地位、生存方式和人格形成上的诸多障碍,敏感而不敢言,随波而不弄浪。一旦稍有疏忽,因胆子大了点,观点偏了点,就可能遭遇抑郁难伸的境地。所以,为了求得安稳,获得解脱,他们就像古代名士们游历名山大川一样,行者般地穿梭于企业之间,到了崂山,讴歌海尔;登上峨嵋,咏诵长虹;去了未明湖,人间无不唱方正;出了北大,天下就变成了一片联想的天空。说到这里,恐怕无须再费更多周折,大家都会异口同声——这就是经济学家呀。

  且不去探讨形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及诸多因素等等,但近来这种万马齐喑一片歌德的状况突然有了意想不到的改观。不拘一格的香港中文大学和长江商学院讲座教授郎咸平,像黑旋风一样从天而降,先是质疑海尔持股会,又是炮轰格林柯尔的“民企神话”,并扬言,下一批目标将是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及三九集团等。朗咸平这样一个个举动,犹如一石惊起千层浪,瞬间使较为平静的大企业们卷起千堆烦恼,万种忧愁,同时也让两目直视惯了的人们不再呆板,换个角度看天下。于是便有人戏言:郎咸平来了,像不像是拉登来了,郎咸平是不是经济学家里的拉登。

  显然不是,郎先生所做的这一切虽说对一部分人是预料之外,但却在法理之中,因为他享有质疑的权利,这一神圣的权利,不只赋予了他,而且赋予了经济学家,也赋予了所有的人,只不过是目前在国内,经济学家直接站出来对知名企业和企业家发表意见的情形极为少见罢了。

  郎先生该说的都说了,难道博大精深的经济学家们就愚蠢到搞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未必,我相信他们不会如此白痴,那么也就难免使人多疑,是不是有些人也不能自拔地陷身于利益追逐的隐私之中。只要深为这样的参与所煎熬,真理也就全然不再是学者的第一追求。

  纵览中国企业界的场场闹剧,大幕拉开之后,哪一幕又没有这些人的吹拉弹唱。忆往昔,中科创业猖狂,银广夏喧嚣,德隆升天,蓝田得势,还不是有那么一批经济学家又是创新,又是突破,又是榜样,又是楷模地帮着弄虚作假?

  诚然,中国的市场经济尚不成熟,企业成长的许多环节仍也较为薄弱,法制仍不够健全,但这也绝不能成为任何人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中饱私囊,暗箱操作的借口。既然企业家们成天都在标榜如何光明正大,那就必须增大运营过程中的透明度,丑媳妇也不要怕什么见公婆。否则,所谓的繁荣只能是虚假的,总有一天在虚假繁荣的背后,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王冠落地,到了那一步,吃亏的还不是整个国家?到了那一天,曾经唱过赞歌的经济学家们不但不能弹冠相庆,恐怕更是无言以对吧。所以,仅此而言,郎先生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实属难能可贵。这也让人想起了直指中国股市“不如赌场”的吴敬琏先生。

  伏尔泰有句名言:我可以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在卢梭的书被封禁后,与卢梭政治观点不同的伏尔泰为其辩护时说的。后世的人们为体现自己的宽容和公正,都时常慷慨激昂地引用这句话。同样,今天我们的经济学家们更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像伏尔泰那样去捍卫这样一种权利,不论我们之间的观点是如何相左,甚至敌对。

  当伪劣产品到处骗人的时候,当虚假广告泛滥成风的时候,当企业造假形成时尚的时候,当伪科学还被人们推崇的时候,当有些行政部门有法不依的时候,人们期望看到更多层面的郎咸平站出来。

  显然,一个郎咸平,太少,太少……

  

  为何而评:

  在中国各界对韦尔奇顶礼膜拜时,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就站出来,质疑通用模式,为此引起人们侧目。之后,被郎咸平一直批评的德隆全系崩溃,使郎咸平声望日隆。

  之后,郎咸平教授的炮口先是对准海尔,质疑了海尔员工持股会然后总结了顾雏军的操作思路为“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七招。演讲引发与顾雏军的矛盾,格林柯尔方面要求郎氏道歉,并表示要采取法律行动等。

  之后,郎咸平在北京发表了“学术尊严不容践踏”的声明,并声言正准备“研究”清华紫光,北大方正以及三九、复星等知名企业。把矛盾引向高峰。

  到底郎咸平是不是那个站出来第一个喊出“皇帝其实什么也没有穿”的小孩子,还是中国企业实在太脆弱了?

  来源:中国经营报

  

         国际学者出面反驳:郎咸平你不厚道 有话好好说

  近期郎咸平高调把矛头对准张瑞敏、李东生等优秀民营企业家,断定他们侵吞国有资产。我作为具有郎所缺乏的10多年商界经验(其中7年任CEO)的国际学者,并做了连续3年我国1300家上市企业大样本实证研究,感到有社会责任反驳郎的观点、以正视听。

  国企无资产流失

  我了解现国资委管辖的160多家大型国企绝对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总裁每几年一轮换,即使企业已上市(如中石油等),也未受领过任何股份。

  中央决议,6种情况的民企的企业家可享受股权。郎所指的那些企业,不属于国有企业,而是民营企业,据我研究,这批民企有6种产权不清的情况:

  一,“联想”式,国家只投过20万股本金,后来再无投入,企业家柳传志一手将企业做大。最后财政部发文批准给予柳等企业家35%的股权。

  二,“娃哈哈”式,集体所有制,单位向银行借了5万元给宗庆后启动,借款早已归还,股权虚位,产权后来有定论,宗为大股东。

  三,仰融式,挂靠人民银行等部委,使用了政府的无形资产,现需分割产权,建议使用“联想”模式。

  四,“横店”式,镇政府组织一个企业协会(由200家乡镇企业组成)对横店集团持大股,但主要由企业家将企业打拼出来,应对企业家持股有认定。

  五,浙江式,90年代中期浙江省将大部分乡镇企业股权无偿划归当时经营该企业的企业家。现浙江民企创外汇占全国80%,就业充分,事实证明浙江的做法是对的。假如不是交到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手中,这批小企业也许早就关门了。

  六,“海尔”式,如春兰、华立、TCL等,郎的炮口主要针对这批企业家,但事实是,政府早年把一个濒临破产、负债累累的负资产的小企业交给企业家承包,大部分政府官员对企业家说,你只要解决工人就业,都归你了。张瑞敏等人用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将企业做大。经过努力,企业家们整合多种资源,将一所摇摇欲坠的草房发展成几百亿的企业大厦。对企业家增值贡献应予量化并认定。党的“十六大”已形成决议:管理可以参与分配,即同意给予企业家股权。我们已有共识:企业家不是职业经理人。

  企业家资源更宝贵

  在这里我更强调:在中国,相比于死的资产,企业家资源更宝贵,是更稀缺的资源。

  有了创业型企业家,可以从负到正、从小到大;没了企业家,一块死的资产很快因缺了灵魂人物而垮下去。企业家的贡献是决定性的。我国一共才有几百位一线优秀企业家,所以我们不能坐视郎咸平的达摩克利斯剑悬在企业家的头上,将我国一个一个优秀企业家推上审判台。要不然,中国民族产业将没有了领军人物。这一点不容含糊。

  做人要厚道

  郎的攻击性语言、教父式的目中无人,凡此种种,我看不到郎咸平的学术严谨。我送给郎咸平10个字:做人要厚道,有话好好说。不要亢奋,不要走极端。最后我想说明一点,国家的一系列财经政策,如稳定汇率、海外上市、大规模发行外债、出售土地使用权、保值储蓄、住宅商品化、建立股市、A股B股分设、基本面分析、证监会银监会国资委的成立,这些都不是郎咸平提出来的。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们的金融学者已为国家创造10万亿财富,这就是我们金融学者的学术良心和民族良心。(作者 汪康懋系华东政法学院商学院名誉院长、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总裁顾问)

  又讯:郎咸平立场“前后矛盾”?

  9月4日的论坛结束后,郎咸平接受了民营经济报记者采访。

  记者:你这次高调批评有关民营企业家借国企改革侵吞国有资产,而去年辽宁省政府以涉嫌侵吞国资通缉仰融时,你本人却受仰融之托从中调解,为仰融说了些辩护的话,你的立场是否前后有矛盾?

  郎咸平:去年我介入仰融的事,我关心的同样是国有资产,而不是仰融个人的资产。

  记者:记得你当时提出这种政府和民营企业家之间的纠纷不宜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主张“私了”,这是否与你现在主张国家立法制止民营企业家侵吞国有资产相矛盾?

  郎咸平:我当时那样不主张法律解决是不希望仰融和辽宁方面在美国打官司,我觉得那样有损国家的脸面。(周凡)

  

  来源: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