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民主党大会看戈尔的对华政策
傅建中   时间:2000年8月19日 浏览数: 打印

  四天的美国民主党大会,在戈尔接受提名、誓言要缔造一个“更为美好、公平、繁荣的美国”声中结束。在十一月七日的总统大选之前,戈尔和他的对手布什州长会举行数场辩论,使得选战进入高潮。美国的总统大选向来以内政问题为主,外交的优先次序甚低。不过,从民主及共和两党的党纲,以及两党候选人外交政策顾问们的发言,不难见其端倪。

  戈尔和布什的中国政策有基本的共同点:(一)均主张一个中国;(二)两岸的纷争应和平解决,并获台湾人民的同意;(三)遵守台湾关系法有关军售和台湾安全的承诺。两人所不同的是布什对台湾的政策较为坚定、明确,戈尔则较软弱、暧昧。

  戈尔的首席外交顾问是他目前在白宫的国家事务助理弗尔斯(Leon Fuerth)。弗尔斯十七日在洛城为出席民主党大会的外交使节及外国政党代表们,作了一场演讲。弗尔斯的演讲并未谈到两岸的问题或中国政策,不过他根据过去七年半辅佐戈尔、参与高层决策的经验,触及美国使用武力的问题。照弗尔斯的说法,美国为遂行外交的目的,使用武力是手段之一。至于用不用武则以国家利益、国际影响、道德权衡等为考虑因素。不言而喻的,如美国为了维护台海安全不得不动用武力时,其考虑必以上面的因素为依据。

  在弗尔斯的主导下,有一个戈尔的外交政策顾问小组。这个小组的共同主席是哈佛大学的艾理森教授(Graham T. Allison)和柏克莱加州大学的那克特(Michael Nacht)。后者曾任美国武器管制及裁军总署的助理署长(一九九四-九七),参加过克林顿和江泽民的高峰会谈,一九九四随佩里国防部长访问中国大陆,重启美中之间自“六四事件”后军方接触与交流。那克特是戈尔外交顾问中有处理中国事务经验的专家之一,另一位是前驻北京大使尚慕杰。那克特和尚慕杰都出席了民主党大会,并为外国记者们作过简报。

  那克特十五日应国务院外国记者中心之邀,在简报会上比较了戈尔和布什两岸政策的异同。那克特指出,戈尔对“微妙的(美中)关系,极为敏感”,因为敏感,会在处理对台军售上极为审慎,对于有些武器系统,如美国事先即知可能对台湾没有用,或是在美国和中共关系上火上浇油,戈尔就不会提供,因为这样不符美国的战略利益。他虽未明言是什么武器,但不外乎战区防御导弹系统(TMD)及台湾想买的神盾舰。可以想像,如戈尔当政,台湾想被纳入TMD系统或获得神盾舰,困难会加大。那克特批评布什欠缺国际事务经验,对这类事务采取的步骤不够老到,相对的,戈尔在这方面的经验与知识,均胜过布什,能体会问题的复杂性。

  尚慕杰十七日为外国记者们简报时说,他和戈尔谊属同乡(田纳西州),且和戈尔父子两代为通家之好。就他所知,戈尔对国际事务极有兴趣,是位名副其实的“国际主义者”,所以尚慕杰预期戈尔上台初期,会对国际问题比克林顿来得专注得多。

  尚说,戈尔的外交理念强调“前瞻性的交往”,所谓前瞻性的交往,即“预防性外交”之意。克林顿政府的前白宫国家安全副顾问史坦柏格即“预防性外交”的专家和实践者,前国防部长佩里亦然。戈尔将来要把预防外交的理念和功能更加凸显。

  至于两岸关系,戈尔会鼓励双方对话,但戈尔坚信台湾问题应由两岸的中国人自行解决,同时美国会继续努力与中共合作,致力于使中国强大、繁荣,成为一个开放的社会。台北驻美代表程建人对尚慕杰的中国外交观不甚推崇,认为卑之无甚高论,整个戈尔的两岸政策,恐怕亦复如此。(摘自《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