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也是动力 结对捐助贫困学子成爱心盛会
2007年8月4日    时间:2007年8月5日 浏览数: 打印

  这是一场爱心盛会,掌声泪水相互交融,没有贫困的自卑、没有富有的高贵。3日上午,本报利群阳光新闻助学活动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见面会,来自省内爱心人士和贫困学子零距离接触,现场结对捐助。

  这次见面会,本报除了邀请捐助方和受助方以外,还邀请了往年阳光学子、今年我省理科状元以及北大研究生、高考名师等。见面会气氛活跃,大家畅所欲言、侃侃而谈。爱心人士的嘱托,新老阳光学子相聚共话求学酸甜苦辣。受助的贫困学子纷纷表示:要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今年利群阳光助学活动开展以来,本报记者顶着烈日,连续两个多月深入各地采访寒门学子,足迹遍布省内各地,阳光直通车开了一趟又一趟,让许多贫困生燃起了希望之火。本报为读者奉献了一批感人至深的贫困生艰辛求学的事迹。同时也向社会发出倡议,帮助贫困生实现上大学的梦想。倡议很快得到了响应,许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除浙江中烟公司在我省资助的100名贫困生外,由于本报的号召力及影响力,一笔笔爱心款汇入本报爱心账号。第100名阳光学子产生了、第102名……希望之火越烧越盛。

  社会责任

  因为拳拳爱心他们圆梦大学

  南昌市民李萍女士是此次见面会的爱心人士,她的丈夫经营一家公司,事业、家庭都不错。本报利群阳光新闻助学活动开始后,李萍通过本报得知一些贫困生艰辛求学取得优异成绩后,却在大学门槛边止步时,她萌生了资助他们上大学的想法。

  李萍女士拿出一万元,决定资助德兴市的张小莉和南昌的杨润舟上大学。上周,记者将这一喜讯告诉张小莉和杨润舟时,电话那头两个人都激动得哭了。

  南昌“QQ女人时尚广场”的毛先生,在见面会前准备好了一万元现金,他要资助黄恺和罗超同学实现上大学的梦想。毛先生说,帮助这些贫困孩子,是他的一份社会责任。贫困学子夏强同时得到了4名好心人的捐助,上大学没有问题。

  感恩感动

  永怀感恩心 回报此社会

  “感谢李萍姐姐,帮我圆了大学梦,我太感谢你了!”见面会上,张小莉接过5000元助学金,笑得很甜。与受助人第一次见面,李萍女士深深感受到了杨润舟的内向与腼腆,她一再叮嘱杨润舟要开朗点,多与人交流。

  座谈会上,来自高安的罗超一直深埋着头,两手不自然地相互搓弄着。就在来南昌的前一天,他只有一双快磨破底的拖鞋。姑父实在看不下去,给他买了一双凉鞋。生活上的贫困,并没有消磨罗超的意志。罗超说:“1992年,我父亲病重去世,母亲带着我们姐弟生活艰苦,因压力太大而服毒自杀。通过努力,我考取了东华理工大学,我会努力学习,以后回报社会。”

  已读大三的李丽,三年前考上江西财经大学时,面对学费一筹莫展,获得本报利群阳光助学金后进入大学。在大学里,她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所有的困难。面对在场的准大学生,李丽说,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穷而自卑。要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答社会,帮助别人。

  感触寄语

  只要足够优秀 贫困也是动力

  李萍:逆境是一种财富

  年轻干练的李萍女士说:逆境是一种财富。你们比其他学子更能了解社会、生活的艰辛,更能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你们要把这种困境化为以后努力学习的动力,并且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张贇(北大研究生):“只要你足够优秀,贫困绝对不是问题”

  刚刚考上北大研究生的张贇显然多出几分成熟,她通过助学贷款进入大学,四年以来的学费及生活费用全靠平时的勤工俭学以及通过努力学习争取的奖学金及助学金。“只要你足够优秀,贫困绝对不是问题”,这是她送给刚刚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们的话。

  张小莉(准大学生):“终于能上大学了”

  曾因家庭贫困而想辍学让哥哥读书的张小莉,得知爸爸得了肺炎的她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如今她如愿考上了赣南医学院。听到能够接受捐助的消息,张小莉兴奋不已,“终于能上大学了”,她满脸洋溢着激动和感激的笑容。

  喻耀华(高考名师):期盼你们回报社会

  我很佩服身处逆境却有出色表现的学生,我随记者到张蕤家的时候我很震惊,他家是村口那个最破的房子,房子前很多杂草。在他家里我看到他的三幅字:逆境、求知、卓越。我知道他上学以来一直是在追求卓越。我祝贺各位考上大学的学子;我也期盼你们以后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信息来源:news.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