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烂漫变世故圆滑:成人文化熏染的孩童世界
2005年5月24日    时间:2005年5月24日 浏览数: 打印

  家长都希望孩子早些懂事。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家长的愿望"涛声依旧",孩子并没有"当家做主",反而有些变成了另类"小大人":为差生代写作业明码标价,给同学代买字典收取回扣,为当班长向老师"行贿",10几岁的孩子在作文中竟慨叹自己是个老者......

  这些"小大人"们的"搞怪"令家长们啼笑皆非。笑过之后,我们不禁沉思:本应天真浪漫,充满童趣的孩子这是怎么了?"小大人"现象究竟是儿童的提前成熟,还是儿童的提前世故?

  "小大人",模仿成人潇洒"秀"一回

  花季少年正是无忧无虑学习、享受生活的时候

  镜头一:代买字典收取"回扣"。不久前,9岁的彬彬(化名)(天津市河北区一所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所在的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新版的《学生字典》,可以随学校统一购买,也可以自行购买。

  彬彬的爸爸袁先生说,我前两天刚给他买了本字典,可他还让我买,并给了我 20元钱,说是帮同桌捎的。谁知道,就在字典买回后的第二天,袁先生就被彬彬的班主任"请"到了学校,要和他谈谈孩子的思想品德问题。原来,这本定价20元钱的字典,彬彬竟找同桌要了22元钱,多出的2元钱算是"回扣"。

  镜头二:答疑解惑明码标价。前几天,11岁的强强(化名)(天津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捂着半边脸跑进家门哭着说:"妈妈,你不是说喜欢助人为乐才是好孩子,怎么我给同学讲题还挨打呢?"妈妈黄女士被儿子的话搞得莫名其妙,赶忙让儿子讲事情的原委。

  强强学习成绩非常好,同学们常向他请教,他都会耐心讲解,后来,一些同学问完题后悄悄塞给他两三元钱,说是"辛苦费",但每次强强都拒绝了。一天放学后,班里另外五个尖子生拦住了强强,迎面就是一拳。事后,和强强要好的同学告诉他,挨打是因为他给同学讲题不收费,搞得同学都愿意找他问问题,挡了人家的"财路"。在班里差生请尖子生代写作业、讲难题都有明码标价。

  镜头三:"五个男生都在追我"。不久前,6岁的圆圆(化名)放学回家后一本正经地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们班里有五个男生喜欢我,他们在追我呢!"圆圆的话让妈妈大吃一惊,赶紧追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圆圆说,那些男孩一下课就跑到她的课桌前,抢着和她说话,课间做游戏争着和她一组,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总是往她手里塞。妈妈问圆圆是否明白"喜欢"和"追"的意思,圆圆仔细想了一下说:"他们可能是看我漂亮,想和我谈恋爱吧,就像电视里演的那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白天晚上都在一块儿。"圆圆的话让妈妈一时语塞。

  某校正在召开学生座谈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行为处世模仿大人(如比谁的父母官大,比谁家的房子大等),很多孩子在言谈举止上也在向大人看齐,如贺卡赠言上,"愿‘钱’程似锦"、"祝早日住豪宅、娶靓女!"、"早日升官当班长";在学生座谈会、演讲比赛、评优发言等场合,一上来就是长篇大论,旁征博引,但仔细一听,却充满了成人惯用的空话、套话、虚话、假话;在入学第一天,有的孩子拿着自己父母甚至自己的名片给老师送同学,一边递名片,嘴里还一边说请多指教,请多多关照。

  "小大人",孩子丢掉的是童趣,父母丧失的是乐趣

  孩子到底天真浪漫,满嘴稚语还是中规中矩,老成稳重?在采访中很多父母都坚决表示,不愿看到孩子身上有着过多成年人的气息。

  王先生(天津市南开区居民)说,每天下班一身疲惫地回家,一看到那个满屋子跑来跑去,喊着要骑马的儿子就开心的不得了。我喜欢孩子问,爸爸,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为什么小猫有四条腿,我只有两条啊,孩子就应该是童言不忌的,是笑的、哭的、喊的、在地上打滚翻跟头的,是天真浪漫甚至有些傻呼呼的。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稳重懂事,但如果以牺牲孩子的童心童趣为代价,我认为是得不偿失的,孩子丧失的是童趣,家长丧失的则是乐趣。

  对"小大人"现象,刘女士(在某外企公司上班)显然有她自己的一套见解。她说,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过于幼稚,容易吃亏上当。孩子从小模仿一些成年人的做法,甚至沾染成年人的一些习气,对他们的行为处世是有益的,把棱角磨圆了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位老教师感慨地对记者说,在大人面前,孩子们总是想尽力表现出自己的"成熟",却丢掉了"童言稚语",这是可悲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败。

  周梅(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室研究员)

  周梅(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室研究员)说,现在孩子短暂的童年被繁重的作业、没完没了的特长班、永无休止的考试压得没有多少空间了,甚至连基本的睡眠时间都难以保证。如果我们大人再把他们心底特有的纯净、稚嫩、幻想、好奇剥夺掉,那么孩子确实就不再是孩子了。在"五一"期间,她收到了一个12岁孩子的来信,在信中,这个上6年级的孩子竟说他不是孩子而是个“老者”。

  记者摘录了其中一部分:我想告诉你们,我的确老了。不然,为什么年轻人应有的红扑扑的脸庞,变得如此蜡黄?不然,为什么曾一步迈上三级楼梯的脚步,变得如此蹒跚?不然,为什么活泼吵闹的心,变得如此孤寂?

  我真的已经老了,虽然眼镜片越来越厚,但黑板上的字却越来越看不清。这不是上了年纪的人才有的"老眼昏花"吗?该记住的笔记,我虽然背了一遍又一遍,可还是记不住。这不是老年人才有的"记忆力减退"吗?老,老,老了。可是,六年级就已经老了,不是太惨了吗?妈妈,你既然心疼我,那么肯陪我去爬山吗?老师,您既然可怜我,那么能让我大笑一场吗?国家啊,您既然把我们看作早晨的太阳,可六年级的我们,未到"中午"就已经"夕阳西下",难道您不会有后顾之忧吗?六年级,我已经老了,请帮帮我吧!

  周梅说,我所接触的孩子当中,存在这种心态的人并不在少数,或轻或重而已。孩子外表成人化并不可怕,只是单纯模仿,还不太懂其中的意思,但内心成人化更可怕,这种"身比心先老"的现象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是"谁"制造了这些"小大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不少学生演讲、竞赛中都需要考察综合能力,为了取得好成绩,一些老师和家长对孩子"量体裁衣",强化训练。在这种"量身订做"中尝到"甜头"的孩子,很容易把打着成人印记的表达方式"学到家"。不少老师和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会"察颜观色",而根源恰恰在于成人日常生活中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表现。

  为了让孩子成龙成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众星捧月般在孩子身边伺候着,孩子长期沐浴在成人的熏陶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人文化"就会在孩子身上打下很深的烙印,孩子们说出:"咱们多累呀,多不容易啊!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连星期天都不能玩!""是啊!我要是退休就好了。"这样的话也就不足为怪了。

  面对升学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不顾孩子的兴趣与追求,让他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兴趣班,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

  王来华(天津市社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

  对此, 王来华(天津市社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说,现在的家长只是一味地问孩子书看到哪了,考的怎么样了,只关心学习,时间一长,孩子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我的话题父母最感兴趣的就是学习,我只要说学习的事,父母就感兴趣,时间一长他们就学会了"揣摩父母心思",学会了"迎合",同时,也对父母关起了向他们倾诉其它事情的大门。在家长高要求高标准的指导下,孩子总在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适应成人的要求,久而久之,便失去了童真。

  周梅说,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之间交流的时间非常少,接触的群体都是大人,造成了他们在人际交往上的缺失。孩子们好奇心极强,而成人世界往往对年幼的儿童最具吸引力,不知不觉地就会效仿。另外,电视、电影、广告、网络都会对孩子形成强大的冲击力,无形中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当然也有些孩子生活在不如意的家庭环境中,比如单亲家庭、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家庭经济极端贫困(如父母下岗)等,这样的孩子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儿童天性,他们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在父母怀里撒娇,不能和别的孩子一样拥有自己"抱抱熊",甚至得不到和别的孩子一同玩耍的机会。在这样的压抑过程中,他们渐渐变成了乖巧、能干、懂事的"小大人"。

  袁辛(天津市南开大学副教授)

  袁辛(天津市南开大学副教授)认为,父母作为强势群体,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成人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对孩子施加影响,如穿西装、打领带、拍婚纱照等,很容易将孩子的言行纳入成人中,纳入的越深,孩子的某些行为就被贴上成人的标签,"小大人",是成人文化吞噬孩童文化的结果。

  让"小大人"摘掉成人的面具还原为孩子

  儿童成人化,首先要反省的就是家长、老师和社会成员---我们这些"大人",是我们过早地让孩子进入了成人世界。人生总有一个过程,从婴儿到幼儿到儿童到少年到青年到壮年到中年到老年,最后又回到生命的原点。人生需要一步步地成熟,享受每一个人生阶段的滋味,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几个孩子在嬉戏玩耍,充分享受少年时光的乐趣

  秦文君(上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对儿童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因为那是生涩的,不甜美的。人类需要渐渐长大的儿童,揣着童心的儿童样子的儿童,那才是长久的、健康的、醇美无比的。"

  王来华说,社会各界要尽量避免给儿童灌输成人思想,尤其是电视、网络和媒体更要具备"为儿童负责"之心。此外,学校要考虑孩子的天性,多给他们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学会为孩子制造一些"童趣"。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才能让"小大人"们摘掉成人的面具,还一个与孩子身心相匹配的环境,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

  周梅说,首先,家长要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要知道孩子想些什么,真正需要什么,要知道他今天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生气了。其次,父母要多和孩子在一起共享欢乐时光。家长不管多忙,都要拿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玩耍,哪怕是下下棋,听孩子说说学校里班级里的事情,家长要学会倾听。另外,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有伴交往的环境,还一个孩子之间的那种浪漫无暇的纯真氛围。试想,与他(她)玩的孩子都是天真活泼的,受这些孩子的影响,他(她)自己也会被感染和同化。

  袁辛认为,什么样的季节开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孩子说什么样的话。对我们身边的这些"小大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进行必要的引导,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他们这个年龄段该做的、该说的,要在孩子们中间营造健康、绿色的交往方式,剔除孩子们心目中的社会阴暗面和不良风气,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人的世界很精彩,成人的世界也无奈,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等他们有了成熟的心智、相当的分辨力再加入成人世界也不迟。

〖信息来源:www.xinhu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