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择校考、下午,考试;5月8日上午还是考试,5月14日还有另外一所中学的择校考……”这是一位5年级学生近几个周末的日程表。尽管市教委已经明令禁止各校在初中入学阶段进行各种测试,然而各类变相测试依然在这几个周末暗地进行。 记者在上周末多面出击择校现场,连续遭遇到了双休日行程被考试排得满满当当的五年级学生,面对连轴“赶场”似的考试,以及超过他们知识范围的难度测试,这些小学生对记者连连抱怨“累死了”。
录取率仅为3%择校竞争远胜高考
晨报记者三路出击三所学校的考试现场发现,择校的孩子少则参加三四所学校的择校考试,多则参加十多所学校的择校考试。
在本市北区某市级名校,第一批的考试时间是早上7点半,可6点50分记者赶到现场时,学校门口已排起了长队,队伍蜿蜒好几百米将校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一位家住黄浦区的家长说,自己5点多就从家出发,到学校门口时只有6点30分,可也只排在了第3位。多位家长告诉记者,这所学校今年招生人数其实只有50人,可是听说前来考试的考生超过1500人,录取率仅3%多一点,竞争比高考还激烈。
据记者了解,该校的考试共安排了4场,要从早上7点半考到下午5点半。
笔试口试齐下考题量不小
尽管连面谈等变相测试都被教育部门禁止,但记者调查的几所学校中居然大部分都采用了笔试形式。从考生和家长处记者了解到,语数外都集中在一份卷子上,学生们需要在105分钟内完成5页考卷,包括一篇作文、12道数学题和三大部分英语题;另一中学更是让学生有点吃不消——学生要在40分钟内完成三大张试卷,包括做8道数学题、写一篇300来字的作文和5分钟的听力测试;还有一所中学,笔试之后每位学生还要当场接受面试,以考查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尽管还有个别学校不采用笔试,但口试的考试方法依然让学生紧张。所有口试的考生进入考场后,都会获得一个装有3张考卷和1盒磁带的文件夹,每人的题目各不相同。每16人为一组在一旁待考,准备时间只有8分钟。在16分钟的口试中,考生要面对2位考官的提问,而考生的所有回答均会被一旁的录音机录下。
三方回音
教师:考题超纲难有选拔意义
一些小学和初中老师表示这些学校为了提高学校门槛,选拔优秀生源而不惜超纲,有些考题甚至是初一、初二阶段的学习内容,这对五年级的小学生无疑是一日之间跳了2级甚至是3级。
一位初中数学老师针对一道几乎所有学生都解不出的几何题告诉记者,要能解出这道几何题,需要学生学过奥数,掌握此类的解题方法,对没有接受过相关思维训练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的。而一些涉及到物理学科的题目,更是对小学生的一种为难,因为物理学科是初二才会学习的科目。这位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通过这种难题来选拔学生根本不具科学性,会做多少难题、偏题并不代表学生有多出色。不过他同时指出,家长对名校的盲目追捧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择校考试的盛行,因为名校的选择面扩大了,校方自然会凭借一些考试的手段去选拔。
学生:来回奔波“累死了”
一位最近几个周末都奔波于考场的学生小林表示,这样频繁的考试让他苦不堪言,“现在每天要复习到半夜11点多才睡,双休日也不能休息,没时间玩,累死了!”而一位小学生为了准备考试竟然请了一星期的假在家复习。“考试前晚我背了很多资料,一直到10点半才睡觉,今天早上5点半就起来了。”另一位小学生刚从考场出来就不停地打哈欠。
家长:为前途只能赶场子
小林妈妈告诉记者,虽然不停地“赶场子”让他们做家长的也很累,但为了儿子的前途这也是没办法的。当被记者问到为何不就近入学时,她表示即使就近入学也要参加学校举行的快慢班考试,既然如此当然挑选自己中意的名校考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