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消费令人担忧
眼下,在城市中的不少中小学校流行高消费的不良风气,超前消费、畸形消费等在一些中小学生当中愈演愈烈。
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
笔者曾对市区一所普通中学调查发现:有买零食习惯的学生占整个学生总数的66%。许多中小学生的早餐,不是“好吃看得见”的方便面,便是“口服心服”的八宝粥,晚餐常常是口服液、钙奶。不少中小学生,对新闻媒介宣传的食品广告情有独钟,以吃广告食品、喝广告饮料为荣。
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
不少中小学生反映,他们的人情消费是从成人社会交往活动中学来的,尤其是跟父母学来的。某中学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小李子16岁生日,班上几十个要好的同学每人出50元,将生日蛋糕和礼品送到小李子的家。小李子的父母为了不让儿子扫兴,索性将儿子的同学全部请到饭店,花上几百元设宴款待他们。据不完全统计,仅一个有2000多人的中学,每学期人情消费就达2万余元。
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
少男少女,崇尚名牌产品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孩子穿的是几百元一双的耐克鞋,着1000多元一套的西服,尤其是一些爱打扮的女孩子喜欢涉足“精品屋”,流连于“时装街”,为追求名牌不惜一掷千金。
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
据一家美容店老板介绍,他曾遇到不少崇拜明星的中学生来美容,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还有男女中学生来问可不可以做刘德华的鼻子、张学友的眉毛、刘晓庆的脸型、巩俐的嘴形、赵薇的眼睛。
据了解,这些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向父母索要。
青少年高消费危害多多
当前中小学生之所以产生高消费,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这种消费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由独生子女构成的当代中小学生是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少数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是导致这种消费误区的最直接原因。
有些家长对孩子取得的成绩习惯用金钱来奖励,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主要以物资和金钱来满足,这对高消费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小学生高消费带来的消极后果是相当严重和不容忽视的。首先,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其次,滋长了校园的奢侈风,在中小学生中拜金思潮泛滥,享乐主义抬头,对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不利。(陈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