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说网络提速了,并且到年底还要提高10倍,可网民在上网时却什么感觉都没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网速和带宽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中国科技网的李宏举了个例子,网速就好比车速,带宽就是马路。当车不多的时候,只有两条车道,车也跑的很快,但即使有四、五条车道,如果车很多的话,车也跑不动,就像北三环。因此,网速和带宽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网速还要取决于上网的人数。据在辽宁的一位朋友说,由于上网的人数较少,他们的上网速度通常都能达到50Kbps以上。当然,如果马路很空旷的话,上网的速度就取决于各个用户的“猫”了,就像汽车当然会比马车跑得快。
网民感觉不到提速的另外的原因是目前网络的提速主要是为了解决瓶颈的问题,要说明这个问题,先要了解——
中国九大骨干网
目前,中国有九大骨干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金桥网(GBNET)、中国联合通信网(UNINET )、中国网络通信网(CNCNET)、中国移动通讯网(CMNET)、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网(CIENET)、中国长城互联网(GWNET)。
上网得从美国绕一圈
曾经,国人访问国内的某些网站,不是直接连接上去的,得先连到美国去,从美国绕一圈再回来连接到目的地。这是因为国内的几大骨干网虽然都和国外连接,但互相之间的通道却很窄,人们访问某个站点时,网络会自动寻找最快的途径,绕地球一圈再回来,反而还要快。当时中国还只有四大骨干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金桥网?GBNET?。属于同一个骨干网的用户相互之间的访问速度还是很快的,比如163的用户访问163的用户,就不必从国外绕一圈。但假如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上的用户想访问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上的搜狐、新浪等网站就非常慢,新浪等网站就只好在前者的网上再做个镜像站点(即跟自己一模一样的网站),这样访问者才可以快速进入该网站。
骨干网之间的狭窄通道就像一个瓶颈,限制了国内网站之间的资源共享。今年三、四月,中国互联网交换中心成立,国内骨干网交叉访问都要先通过它。国家将这个共同的通道拓宽,由8M扩到155M,这就是所说的互联互通,曾常常见于报端的某网和某网之间或10M或8M的连接都已被155M所取代。实现互联互通后,上述的镜像网站就可以取消,因为互相直接访问的速度变快了,网民可以直接登录的该网站。网络塞车现象有了很大的好转。
网上的路又不够用了
目前,我国国际线路的总容量为1G以上。随着网民的快速增长,拓宽没多久的网上通道又开始挤了,即带宽又显得窄了。
狭窄的情况分两个,一个是各骨干网连到交换中心的带宽都是155M,公用计算机网的用户有很多门户站点,生活类的内容较多,访问的人比较多,教育科研网等其他网上的用户多是专业单位,访问量相对较少,因此,现在,公用计算机网连到交换中心的155M就显得拥挤,也就是说,其他骨干网的用户访问公用计算机网的用户会感觉较慢。而无论谁访问教育科研等其他骨干网的用户就没有拥堵的感觉。这个现象已经引起网民和业内人士的注意。
另外一个是骨干网连到国际的出口变得狭窄。
各大骨干网目前又在积极努力,想再次加宽和国际的出口。国际互联网中心在美国,那是一个赢利性的机构,它不管那么多,给钱就给扩路,但国内不是随便谁都能获得连到国际出口的权力的,国家现在只批准了九家。各家能把出口加宽到多少,却得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