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北京四中历史教师指导高考复习
2006年4月15日   时间:2006年4月15日 浏览数: 打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名师访谈非常高兴地请到北京四中历史特级教师,历史教研组组长李明赞老师,请他来回答网友的提问。 [16:22]

  冲刺阶段复习抓住七大点

  [主持人]:李老师,非常高兴光临我们的演播室,请问考生最近怎么复习? [16:22]

  [李明赞]:大家好!最近这阶段是冲刺阶段,第一要回归教材,我想这是各科复习到现在都在强调的一点。 [16:25]

  [李明赞]:第二,这个时期作为历史科切实加强记忆,尤其在近两三年考题当中显得尤为重要。3+2考试重记忆,但是考试中单纯记忆的题目并不是很多,但是现在考试之前需要记忆的很多。 [16:26]

  [李明赞]:第三,注意知识的取舍。所以提这个问题,主要是说针对不同类的学生,要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熟练、充实的程度,该取的取,该舍的要大胆舍,一会儿后面我还要提到大胆的舍。 [16:26]

  [李明赞]:第四,检查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个阶段,作为历史科来讲,尤其到这个阶段,你的知识结构是否完整、充实。 [16:27]

  [李明赞]:第五,在这个阶段越临近考试,我们的知识越要向两头发展,一个是知识的粗化,另一个是知识的细化。我们的知识要粗那些梗概性的,有的时候粗化章、节的要求,为什么呢?如果你做主观性的知识的时候,有些时候知道很多的事,但是不知道在那个地方去答,在这个时候知识的粗化能为你解决一些问题。 [16:28]

  [李明赞]:有一些考生知识比较混乱的地方要细致,还有一些考生知识掌握不熟的地方要细,把这些混乱、不熟的知识掌握住。实际上知识的粗化和细化,就是知识的结构宏观和微观要相结合。 [16:30]

  [李明赞]:第六,历史关注哪些事和知识呢?关注社会重大转型时期,这个往往是命题经常爱命的一些侧重点。社会转型首先是指社会性质、形态,比如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这是一类转型。还有一类转型,历史发展进程当中一些转型,比如中国近现代史,19世纪末和20实际初这一块,高考题经常在这儿命题,这块民族危机很重要。 [16:30]

  [李明赞]:你学了很多的东西,如果掌握了很多的知识,但是拿起笔回答题不知道从哪儿回答.主要是知识结构的差异,学,是一个学教材陈述性的,背景、过程、结果影响是陈述,考试没有考陈述,考试都是换一个角度,以一个问题为中心组织起教材知识结构。所以,要注意把教材陈述性转换成问题性。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教材讲“五四运动”历史意义,最后教材讲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族主义的一个开端,我们讲为什么是“新民族主义的开端”,在五四意义当中教材还有一句话说“五四运动”的意义是具有起到觉悟、组织、团结的作用。你要分析觉悟是什么?觉悟是马克思主义宣传,团结指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的舰队。 [16:31]

  [李明赞]:最后,这一阶段要有相当量的题训练,找感觉,没有这个感觉,真正答题会生,思路也不熟,我想这几个方面是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的。 [16:32]

  历史要重复记忆,任何人都逃不过这一关

  [网友]:历史这三年学下来有五本书,好几千年的事情太多了,有什么记住这些内容的好方法? [16:32]

  [李明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难在哪儿?历史学科在文综首先是量非常大。量大就是一个难,首先难在一个量上。记怎么解决?我觉得记是一个重复的问题,这么多年、这么多拨考生,高三走了之后让他们留下一点良言,他们往往说记了就忘,忘了再记,记了再忘,这是一个重复,任何人都逃不过这一关。 [16:33]

  [李明赞]:那么怎么去重复知识呢?以前有人想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有一些人把历史的年代编成顺口溜、故事,这些都是好的方法,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以知识来记知识。你说把历史安排一些谐音编成一些故事,这是一个特例。最基本的要下决心,要用史等ゼ恰N颐窍衷谒的慵堑亩魇羌蚧睦返墓8拧?nbsp; [16:33]

  [李明赞]:另外,要充分的理解。历史怕机械记忆,所以在充分理解上,会帮助大家形成一些很好的记忆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16:34]

  [李明赞]:最后,是联想。在记一件事时,要多角度的展开联想,去尽可能的中外史对比的联想,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联想。还有一点是用相同的现象比较,通过比较以后,知道它有哪些特点、哪些相同、哪些不同,你对这些事情了解的深入了,你对这个事情就记忆的比较清楚了。比如“马关条约”,这个条约要记。 [16:35]

  历史学科重视史实、史法、史观三个方面的学习

  [网友]:考前做了很多的练习,分数总是在110分左右徘徊,如何突破120分大关。 [16:35]

  [李明赞]:我看这个分,这个网友也不是很差的成绩,是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学生。他可能是按150分来考虑的,作为历史学科高三和高一、高二有比较大的不同,高三如果单科考试的时候历史往往不是加分的科目,如果能够考到120分就相当不错了。但是,谁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越来越高。 [16:36]

  [李明赞]:我想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历史学科比较重要的有:在史实、史法、史观这三个方面做练习。重视教材的知识是否充实、扎实,因为你跟一般同学要求更高,那么你就要有更充实、更扎实的教材知识的功底和基础。教材一般都是章节性的知识系统,知识由专题章节结成一个知识网,每一个纵横点是这个知识的点。你要做的是每穿过一次,对这个知识的认识就多一些。比如总理衙门的设立,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是一个政治机构,因为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枢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表明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的机构,把它和近代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近代化,有了这样一个知识点的话,我想掌握起就更容易了。如果没有节的关注的话,不可能记牢,像这样重点的节要关注。 [16:39]

  [李明赞]:关于史法,主要是一些解题的技能、方法。一般要分选择题,当然选择题的解法可能会看到很多书和材料给你介绍五六种、七八种,其实选择题我个人方法越多自己越乱。比较好的是直接判断,判断不出来就排除,这是比较简单的办法。主要是一些材料题和问答题,这两种题以前分得很清楚,现在主要以材料题出现,其中夹杂一些问答色彩出现 [16:40]

  [李明赞]:关于史观,是作为历史的观点,比如民族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国际关系的关系,近代化的关系,包括历史唯物主义、个人与集体、政党、阶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用一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我们。掌握个性、共性、偶然、必然、形势。所以在这里我说,要求比较高的学生,用后面形成一些历史的思想和方法。比如说,你观察历史,一定是辩证的历史观,不要一个角度,把历史的事永远看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因果转换过程。你讨论每一个事,都追求它的因,你再探讨它的果和影响,永远是因果联系的。 比如历史,历史讲继承,从来不是说从头发展,总是在继承前面。像这样一些历史的思想方法,我想对要求更上一层楼的同学要注意这种高层次的历史思维。 [16:42]

  [李明赞]::热点和难点,从我的考虑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和政治学科、地理学科结合的更紧密,这主要是当年时政的热点。最典型的是刚刚开完两会,两会前逐步热起来的中部崛起等,两会以后我们要注意这一年和谐社会相关的问题,这是当年时政的热点,这些更多的是由历史、地理给我们提供。历史是寻找根源,比如说中部崛起可以考虑中国在古代史上有哪些政治、经济,最起码古代是“得中原者,得天下”,实际是在讲一个区域发展的问题,这些区域的发展也都有历史上可追寻的痕迹。西部开发,西部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东部在近代史上是外国列强首先侵略的地方,东北是共和国经济的脊梁。 [16:43]

  [李明赞]:第二,对于热点的问题,大家一定不要机械的认为当年的时政热点,热点是近几年都会起作用。党和国家关注、百姓关注的热点要多关注,我想首先关注党大政方针,比如近两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连续出了两本书,去年出的一本书《当前干部群众关心25个理论问题》,今年出了一个续篇《18个理论热点》,我想从这些角度可以找找那些是历史的热点,首先要和党的大政方针相一致,由此容易形成解题的思路。 [16:48]

  [李明赞]:第三类热点,是我们历史学科的。因为历史学科也有学术关注的争论点。分歧非常大的可能不会出题,但是从侧面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这些内容。比如像近代化的问题,早期入题可能不太大,现在就比较容易入题了。 [16:49]

  做选择题时要注意比较细微的差别

  [网友]:做选择题怎么避免出错或者少错? [16:50]

  [李明赞]:大家都这样想,但是完全不错也不可能。总的来看,选择题是审题和解题两方面。审题要看清楚是填空式的,还是比较式的。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提出来,我们知道每年全国文综卷当中有笔试单科卷,,还要把选择题作为一种类型列出来。第二,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有一种选择题比较时髦和热门,我们俗称“最佳型选择题”,这一类选择题在那时作为一种对考生思维力度、考察深层次的题目推出,一时间得到推广。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是减少的趋势。但是以往练习题当中很多像类似这类题,比如让大家选一下根本的原因、目的、特点、本质是什么,有时候拿到老师这儿来,我们也选不清楚,所以这类题是逐渐的减少。 [16:54]

  [李明赞]:在做选择题时候要注意比较细微的差别。比如“中国共产党在三大改造之后,民主党派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样一个方针,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方针?我们做选择题的时候,首先要看一个时代、时间的关系,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有的民主代表从小阶级代表转变为一部分劳动群众,必须考虑这个现实的背景。所以,阶级地位的转变,必然带来政治上代表的政党的转变,要考虑这个时代的特征。所以,我们作做选择题的时候,多一个思考点。 [16:55]

  复习要会取舍知识,树立书本意识

  [网友]:我的历史成绩很差,怎么上90分呢? [16:55]

  [李明赞]:这样的考生可能还是按照150分来算的,90分是一个及格线。这是对史实掌握相对不太熟练,这样的考生,一开始的时候我提到的,要注意知识的取舍,五大本书,几百万字,要记吗?要记,记得下来吗?很难记得下来?首先,我们要进行取舍。对于一些材料,有一些好的学生都容易忘记,那么怎么办呢?我们的教材是分小字和大字,如果舍弃小字,可就是一半地减下来了。如果大字掌握熟了话,哪些小字不能舍?像纯粹为大字做一个注解的,要从琐碎、很详细的小字中大胆的删出去,小字在讲一些具体的内容的时候、讲到政治体制怎么表现、经济体制怎么表现时,这个小字要当成大字读,比如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讲到中国经济结构六种所有制形势,这样的小字当成大字。 [16:58]

  [李明赞]:所以,第一,是知识的取舍。第二,越是这种情况,越要树立书本的意识,集中精力掌握书本、教材的知识。第三考生会有很多知识混乱的地方,自己越看越头昏,这种情况下,找个好朋友或者父母,把你对糊涂这块的知识,用非常简洁、清晰的语言讲给他们听,这样又能节省时间,又能梳理知识。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的话,你就不能对朋友、父母讲清楚,如果讲清楚了的话,说明你对这个知识理解了。 [16:59]

  [李明赞]:另外,要做题,要做一定量的题。题做到一定量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段内容经常从这个角度出题,哪段内容会哪种方式出题。你要把无意识的记忆变成有意识的记忆,这会提高你的记忆效率。 [17:01]

  [李明赞]:最后,我想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这一点必须承认,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没有这个信念你很难记得扎实。 [17:01]

  现在做一些单项和专题性质的题

  [主持人]:作题要花很多的时间,怎么掌握好这个时间呢? [17:01]

  [李明赞]:时间是因人而异,因你各科情况掌握好自己时间的分配,提高应试能力,如果有相当做选择题的基础的话,这时候要侧重做主观形势题、材料题等大题,为什么呢?因为那种选择题无休无止,这个时间要做主观性试题。我想有一个方法:可以进行归类,归纳为比较性的试题。我举问答题的例子:分成三类,这阶段,一礼拜、两礼拜集中做几十道,你会找到感觉,通过做这几十道这样的题自己找感觉,练练思路。至于说什么题,我想首先看规范的高考题,一定要看相当量的题,这样去规范我们的思路,社会上流行的题太五花八门了。其次,我们可以做一些单项和专题性质的题,做专题性质的题一开始说过要有问题意识,因为专题就是一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找一些模拟题,比如说一些外地的市和省的题,这些题有一定类似性,北京的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都要组织一些老师对本区模拟性质的题,这些题是由个别老师编出来的题,质量比较高,做一些这样的题目。 [17:05]

  [李明赞]:最后,练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先练历史单科,有的学生说历史单科考得太细,你第一考虑你现在要练,你拿到考题的时候,才会从容应答。其次,做一些文综的题,有了单科的题,文综的题目相对好做了。 [17:06]

  充实知识,扎实掌握知识是历史学科第一位

  [网友]:历史作为高考是不可小看的一个科,在平时怎么学好历史? [17:06]

  [李明赞]:首先我认为学历史是一个慢功夫。短期突击有作用吗?肯定有作用,但是短期突击难以巩固,所以要有一个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其次,我觉得学习历史,首先其是要紧紧、牢牢抓住知识这个层面,再说分析,再说理解,再说应用,没有知识什么都是空中楼阁了。 [17:07]

  [李明赞]:所以,充实知识,扎实掌握知识是历史学科第一位。 掌握知识需要读书,书怎么读?一方面要粗读,首先把教材章、节、目的内容,在这一年或一年多学习过程当中,把这些一定要背下来,这个很好背,但是我下面提出的要求相对难一下。在每一个子目下面,能不能把教材自然段的内容,转化浓缩成几个知识要点去讲出来,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我们讲的宏观把握五本教材的关键之处。一本教材一合起来的时候,你要掌握这本书有几个章、有几个节、有几个目的内容。 [17:08]

  [李明赞]:其次,对于那些重点知识内容,像我们提到的社会转型时期,真是字斟句酌的去掌握它。比如说古代史的科举制,分科开始考是隋文帝,科举制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是隋炀帝,你就这样一个皇帝一个皇帝地记,唐太宗对科举制的贡献、武则天的贡献,把这些皇帝落实到人、落实到阶段、落实到朝代,要非常的细致、扎实,一丝不苟的掌握。 [17:09]

  [李明赞]:另外,历史学习应该从培养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入门老师,大家都知道。但是你又不能把一门学习完全建筑在兴趣上面。历史是一个学科,学科有学科的特点,要把你的兴趣作为非常好的一个入门,转化成对学习的责任,没有这个责任,仅是兴趣这层,学历史很难扎实、深入进去。 [17:10]

  [李明赞]:还有一些学生问历史要掌握多少时间,时间掌握多么细致?从现在考试来讲,不仅是文综,包括90年代以来,历史的考试,时间、地点,地点,还有一点,时间不会直接出现在考试当中,所有重点都是对时间、地点的掌握纳入到对事、过程、现象掌握当中,把它穿联起来。 [17:11]

  [李明赞]:教材可能讲一个过程,能不能把一个过程分解,分解成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文化的,还有可能是对外、对内、民族等等的。最后,如果作为复习开始的时候,要下决心好好学,应该多积累,历史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以前,我们那儿有一个学生做卡片的,当然,这一定是因人而异,不是说做卡片就都做卡片,那是因为这个学生有兴趣,我们就鼓励他,如果不做卡片的话,我就看书记也是一个好办法,另外,多总结、积累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17:13]

  [主持人]:好,谢谢李老师,由于时间有限,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 [17:14]

  

〖信息来源:edu.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