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2月13日消息 郑州市放低户口“门槛”,正式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半个月来,已有数万人成为郑州市新市民。目前,各办证大厅仍门庭若市。
已办好迁户入郑手续的赵芬女士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在郑州打工,靠多年心血置下房产,但因为没有郑州市户口,在孩子入托、上学上费了不少周折,入幼儿园要交高价,上学要交借读费,且还要托关系找门路,也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本来迁不迁户口无所谓,但为了孩子必须得迁。有了郑州市户口,孩子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应该享受的权利了。
据郑州市公安局户证管理人员介绍,像赵女士这种情况在迁户入郑者中很多,自11月20日郑州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已迁入的数万名新市民中,就有近八成迁入的原因是为了方便孩子求学。
户籍制度改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大量新增市民无形中给省会的中小学带来了极大的生源压力。以郑州市纬五路小学为例,该校目前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为76人左右,这个人数远远超出小学每个班级学生为45—50人的规定,已达到了极限,如果辖区适龄儿童再增加,他们将不堪重负。郑州市有的小学出现了三个孩子一张书桌的现象。据了解,郑州市很多中学的状况也是“人满为患”,有关人士分析,从现在到以后的几年内,郑州市的初中和高中将进入持续升学高峰期。许多学校的教师都担心,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不仅使已超限接收学生的中小学没有承受能力,而且会大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据了解,郑州市自建国以来,人口扩张很快。近几年各式各样的住宅小区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尽管市民们多次呼吁在人口集中居住地要抓紧建小学和中学,然而新建的小学和中学仍是屈指可数,远远满足不了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
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城市化进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城市的扩张,必须以各种配套设施和综合功能齐全为前提,否则会带来一系列后遗症。因此,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城市的劳动、人事、社会保险、入学就业等各种制度必须相应跟上,目前尤为紧迫的就是要采取妥善措施,解决好新入户的孩子们的求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