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带来美好前景:
网络由窄走宽
近期,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这被当作一条预示中国信息产业未来走向的重大新闻,引起广泛关注。
关于有线电视、数据通信和电话实现三网合一的设想远非始于今日。《科技日报》、《互联网周刊》几年前便介绍过这种新兴业态。何谓“三网合一”?简言之,即相对于目前承担着计算机接入网主要任务的电话网络,把具有宽带、高速等物理优势的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成双向的交互式网络,让电视与电信和数据传输业务结为一体,将电话网、数据网和有线电视网合并在一起,构成可以提供原来三个网的各种业务的新网络。目前,可以实现的主要业务有:电话、模拟广播电视、数字广播电视、点播电视、数字交互业务等。
三网合一一经提出就引起国内电信界极大关注。我国有几亿台电视机,其数量超过电话机许多倍。有线电视网(CATV)发展迅速,全国有线电视台超过1000家。小范围的CATV网之间正在通过卫星信道、微波信道或光纤信道实现互连,形成地理覆盖范围更大的CATV网。《生活时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广大中国用户只需向开展高速信息服务的有线电视台申请用户号,再购买一个不超过2000元的数字机顶盒,便可实现家庭“三网合一”。从互联网下载图片、软件将由狭窄的电信网改走“道路”宽广的有线电视网,并且和电视节目、点播节目一道,以数字方式快速、高质量地接入家庭。
“淄博之争”引起议论:
进程关山重重
今年9月发生在山东淄博的电信与广电竞争事件,集中反映了信息产业面对三网合一趋势时的尴尬。
据中新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今年5月15日,淄博广电中华宽带网异军突起,以价格低廉、上网速度较快等特点,杀进本来电信独霸的互联网市场。淄博广电对用户收取每月信息服务费65元、网吧每月600元封顶(因不是电话拨号上网,故没有话费),和淄博电信的话费和信息服务费都不封顶相比,淄博广电在价格上占有明显优势。一时间,淄博互联网燃起熊熊战火。
9月初,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对淄博广电及相关的淄博吉通公司(广电走吉通的端口上网)进行了处理,下令淄博广电自9月7日12时30分起停止上网接入服务,要等办齐证,才允许继续开展互联网接入业务。
淄博电信和广电分歧由来已久,从1997年的电话市场之争,到现在的互联网市场之斗,双方在业务上相互向对方的传统领域渗透。有段时间,电信想发展电视业务,广电部门不愿意;而现在广电部门经营互联网业务,电信当然也不乐意。
天极网发表业内人士评论:这起事件尽管是一地市场之争,但其中体现的体制性矛盾却并非一地独有。在互联网市场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全国几乎每个地方都将遇上这样的竞争局面。中南某地的广电与电信的竞争竟还引发流血冲突,可见竞争态势之烈。
还有评论认为,政府应该对互联网市场尽快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而不能只靠以往的行政指令,不然的话,拿“老方子治新病”,就极可能掀涛翻浪。
眼看“邻居”已经起步:
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三网合并是世界性潮流,各国已为此纷纷放松电话公司、互联网公司和有线电视公司之间的管制,允许它们互相渗透、互相竞争。“三网合一”带来的直接结果是1997年以来席卷全球的跨行业、跨国界的电信企业兼并活动,全球电信业的格局和发展方向发生巨大变化,以AT&T、NTT和BT为代表的各国主要电信商纷纷构筑“三网合一”的全能业务平台。然而,许多专家都认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国外经验不可能全套照搬。
《南方日报》刊登广东省电信局副局长陈嫦娟的观点:对现有信息网络,政府虽然可通过行政命令将它们的光纤、传输等网络资源合并为一个物理上的公用平台,但简单的合并不但不可能真正实现各专业网之间的有机的互联互通,而且还可能导致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下降,造成实际上的资源浪费。这也与国家当前大力倡导的电信市场要有适度竞争的政策不相一致。持不同意见者则认为:眼看起步即将落在“邻居”们后面,难道就因为强调自己的“特殊性”而按兵不动、贻误发展良机吗?
大多数专家和行业人士对此开出的药方还是“适时引入市场机制”。鉴于我国信息产业体制结构的特点和入关以后面临的冲击,国家制定了一些相关保护政策,但只有真正引入市场竞争,打破森严的部门保护壁垒,才能促使网络运营者努力提高技术、质量、服务水平,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共同做大信息服务市场这块蛋糕。有专家建议,管理层在制定有关网络融合的政策时,重点应放在加强网络专业层和应用层上,实现几大专业网络的融合,特别是骨干网资源和部分骨干光纤资源,并在应用层次上遵照统一的标准,使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看来,“三网融合”的前景对广大中国用户来说,并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