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央视报道的一则《网络大学在问号中成长》调查,在成都市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青年都禁不住地问,成都的网络大学情况到底怎样?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采访。
一忧去年激情高今年遭冷遇
据了解,目前正式抢滩成都的高校已达30余所,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它们早在去年春节前后就先后登陆成都。
记者调查了在成都开办网络大学的10所高校,发现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招生对象均为在职人员和应、往届高中毕业生,而且学生入学资格均由各所高校自主考核确定;二、尽管专业设置较往年增多且学费大幅降低,甚至有些学校还采取了学分制,但生源仍不如往年。
去年9月,浙大、人大等成都教学站报名就读的学员均超过70人,而清华则达到了300人,网络学员热情高涨。但今年上半年,各教学站生源却出现了锐减。个别高校的招生人数还不足30人。
网络教学缘何会遭冷遇?重大成都教学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认为,师生间远隔千山万水,难以情感沟通。加之高校开设的教学站较多,网络学员也多,老师工作量加大,网上批改主观题型的作业只能抽样批改,无法与每个学生面对面交流。这是部分学员不钟情于网络大学的主要原因。
二忧拿文凭容易“真材实料”难
远程教学,学员们到底能学到什么?家住成都东篱路68号的学员赖小姐认为,远程教育只是一种形式,只能在理论上学到一些东西,在实践上根本学不到任何东西。网络教学只不过是为你提升文凭提供了方便。
成都市东光小区八幢的吴女士也认为,远程教育给人们的只不过是一种轻松获取文凭的方式。因为这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给学员提供了一个自由安排时间的空间。她表示,她已经读了一年的网络大学,老师只改过她四次作业,想给老师交流感情也没办法。因此,想通过网络大学学习技能、技术几乎是不现实的。
记者随后又采访了6位正在读网络大学的学员,均认为网络大学难以学到“真材实料”。
三忧就业看能力文凭当参考
网络大学毕业的学员在成都到底能否找到工作?成都市京瑞食品公司的陈经理认为,文凭的“软硬”都没问题,只能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的参考。一个人哪怕有很高的文凭,没有工作能力也如一堆“废品”。因此,用人的关键在能力,只要有能力,不管毕业于什么样的学校都行。
记者就此问题电话采访了成都市10余家大中型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均表示,毕业于何校、何种方式学习等都并不重要,只要有实际工作能力,公司均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