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敢多写板书?税改后广东山区小学情况调查
2004年5月2日    时间:2004年5月2日 浏览数: 打印

  编者按 自去年农村税费改革后,我省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日前,省政府相继发布今年农业税率降低为3%、明年取消农业税等消息,这无疑是农民的福音。去年推行税改时,省委省政府强调必须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确保基层组织和农村教育正常运转,然而,后两个“确保”在一些地方落实起来却很艰难。原因何在?近日,本报记者特地前往英德、河源等地进行调查,期望问题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尽快得到解决。

                  

  4月22日上午11点半,英德市黄陂镇茶场小学。

  取消教育费附加后……

  时值学校放学,校园里一个学生都见不到。篮球场边的草地上,一头黄牛在悠闲地吃草。篮球场的水泥地面斑斑驳驳、凹凸不平。笔者摇了一下篮球架,铁架竟“哐当哐当”晃起来。“因为怕篮架会倒下来,我们很少在篮球场上打篮球。”担任全校体育课的校长张邦庆说。

  校舍的外墙已有细小裂缝,墙上不少石灰已经剥落,露出灰黑色的墙体,仿佛一张布满皱纹、长了老年斑的老人脸。校舍共有两层,每层4间教室,仅容全校7个班(1-6年级各一班,另1个为学前班)上课。

  据张校长介绍,这栋校舍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为黄陂华侨茶场所建。茶场小学有257名学生、9名教师,其中1名为聘请的代课教师。按规定,学校可以配备10余名教师,但学校处在边远山区,对教师无吸引力,所以要花钱去请教师。

  “该做的事没钱去做,不该用的钱一分都不能少,这就是我们的现实。”张校长说,去年农村税费改革取消教育费附加后,学校的经费来源只有学生的杂费了。

  张校长向笔者算了一笔账。每位学生缴的184元书杂费中,50元要用于买教材,40元用于为教师买社保、医保等,40元用于支付水电费、粉笔费、纸张费、电话费等办公经费,30元用于聘请代课教师,15元用于订阅报纸、杂志等,10元用于教研业务活动。学校根本无钱维修校舍,要不是茶场每年拨点钱,学校要维持运转都难。“我们现在就像穷家庭的主妇一样精打细算,老师上课时板书都不敢多写。”

  “补贴?没有!一分钱都没有!”茶场小学方副校长回答笔者问题时眼睛睁得很大。

  茶场小学在黄陂的小学中,条件尚属中游。黄陂镇中心小学校长余锦旺告诉笔者,有的小学经费比茶场小学还要紧张,校舍还要残旧,代课教师还要多。

  全镇有两所学校学生人数刚过100,日子比人数较多的学校难过,因为收的杂费少,而支出并不见少。撤并“麻雀学校”是降低办学成本的通行做法,对此,该镇东水村支书余锦东认为,学校撤并空置校舍造成浪费不说,小孩上学徒步远行也让家长不放心。

  黄陂镇有8所小学、2243名学生、91名教师(其中13名为学校出钱聘请的代课教师)。去年镇中心小学总收入3284142.94元,总支出3238772.89元,结余45370.05元。“今年肯定没有结余。如果剔除去年上半年收的18万元教育费附加,去年结余其实已经为负数。”余校长说。

  担心欠债清偿雪上加霜

  学校维持运转如此艰难,还要想方设法偿还“普九”欠下的债务。据了解,黄陂镇中心小学债务(全镇所有小学债务都计入中心小学)共计108万元,全是欠包工头的钱。去年市教育局下拨的10万元省财政转移支付教育部分,除部分用于搞学校基建外,其他都用来还“普九”欠债。

  “债主也可怜。当初他们带资建校,指望学校收教育费附加(全镇小学一年可收36万)能清账。但现在……”余校长说,他过年都不敢开手机。有时债主找上门来,发现学校确实没钱,“几百块也只好收下。”

  “中学同样要勒紧腰带。只要是不收费的义务教育,日子都不好过。”黄陂中学校长余寿雄称。

  英德市教育局计财股梁股长说,按省里的政策精神,省教育转移支付是用来保证教育发展的,而不是用于偿还教育欠债。但在债务压身的情况下,教育局还是决定先拿出40%来还债,部分学校校舍的新建、维修等工作只能往后压。

  村委会也有教育欠债。余锦东对笔者说,10多年前东水村委会花了20多万,建了800平米的三层教学楼(余校长所谓“三栋新教学楼之一”),至今还欠包工头好几万块钱。农村税费改革前,村里可收几万块村提留,但现在一分钱集体收入都没有,“我们求爷爷告奶奶,去年总算还了3000元建校款。”

  黄陂镇副镇长谢国灵说,全镇8村1居共有教育欠债20多万元,加上学校所欠,共计130万。镇政府本身也欠债几百万,对此实在无能为力。“黄陂镇马上就要并入大镇镇了,我们也解脱了。”一位镇干部开玩笑说。

  据英德市财政局吴亮明副局长介绍,英德市的教育欠债共计1.3亿,省政府一次性补助2135万给英德市偿还教育欠债。去年税改后,英德市农村税费改革收支缺口为5933万(省确定为4317万),其中教育缺口1087.2万。省财政转移支付为3885万,英德市确定分配教育部分为1033.1万。

  省政府日前决定,今年的农业税率降为3%,明年取消农业税。据计算,今年英德市要减收农业税700万元,明年则一分钱都没有。“现在还不知道省财政怎么补贴,根据经验,不可能全补。如此一来,农村教育欠债清偿工作将会雪上加霜。”吴副局长脸色严峻地说,英德市委办一位负责人说,英德市属欠发达地区,目前财政是“吃饭财政”,加之市、镇两级政府共欠账10多亿元,因此短期内不大可能集中偿还教育欠债,“农村教育只能勉强维持运转了”。

  省级财政统筹怎样?

  全省16个贫困县之一的紫金县,其教育欠债达到了1.7亿。去年税改时,该县有关部门在发展水平不等的三个镇各选一所小学做收支情况调查。古竹镇孔布小学2002年总收入为75980元,总支出77300元,对比超支1320元。龙窝镇黄塘小学同年收入181335.5元,支出159935.5元,对比盈余21399.98元,但若减去教育费附加22797.5元,仍为超支。黄塘镇上黄塘小学的情况也类似。

  “至于教育欠债,只能留待以后慢慢消化了。关键是要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但明年取消农业税对此是个新考验。”紫金县有关领导如是说。

  据了解,目前全省教育欠债共计70多亿元,主要集中在山区,发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既要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又要清偿教育欠债,这对我省的山区县(市)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首先当然是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但如果不及时清偿教育债欠债,反过来又会危及学校运转甚至社会稳定。

  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由县级统筹的体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有些贫困县的财政远不够发教师工资。如果改由省级财政统筹,清偿教育欠债的能力就能增强,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运转就能确保。

  

〖信息来源:www.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