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热线(63527488)日前接到一位母亲的来电,讲述了本市杨浦区某小学要求差生去测试智商并有意改低“智商”的奇闻,就此事件记者分头采访医生和教育界人士,他们均表示,用“测智商”来衡量学生智力本就不科学,这种为片面追求升学效果而强迫学生测智商的做法更不合理,应引起教育界警示。
王芳(化名)女士在热线中声泪俱下地告诉记者,她孩子所在的小学某班要求每一位“差生”都要到医院测智商,测试结果如果是“不合格”,那么孩子就可以跟班随读;如果测试结果是“合格”,那么最好重新测试或请医生将之改成“不合格”,否则孩子就没有成绩差的理由,必须留级。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成绩不好的同学都在父母带领下去医院测了智商,结果一些明明智商合格的孩子为了升级,也不得不把智商改成“不合格”。
王女士非常想不通,为什么智商合格的孩子却要改成“不合格”?这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伤害?更令她疑惑的是,由于孩子学校的这项要求,医院“测智商”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家长带孩子去测还非要预约不可。
根据王女士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了他们测智商的医院———新华医院儿童保健科。该院的智商测试预约挂号已经排到了7月,平均每月来测试的青少年达200多例,其中,近一半是老师推荐来做测试的。
记者昨天就在做IQ测试的现场看到这样一幕,孩子面对测试题一言不发,医生温和相劝,如果不做题,会被判为弱智,一生都可能受影响。结果孩子正常答题了,分数出来后却被家长厉声责骂:“叫你不说话,你干嘛还要说?现在合格了怎么办?”
新华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张劲松博士告诉记者,家长要求改低IQ分数的情况在门诊中屡见不鲜。
有的学生刚做完测验,就被老师要求重测智商。但根据医院惯例,半年内绝不重复做测试,因为孩子若在正常水平下答题,尽管每次测验状态可能不同,但IQ分数仅有几分的差异,而且,孩子做题时的状态,如反应快慢、注意力集中与否、情绪好坏、合不合作等,都会在报告单上一一注明。
尽管医生们坚持实事求是开报告单,并一再提醒要求改分数的家长、学生,一旦被定为低智力,转学、升学等都可能受影响,但不少家长仍然苦苦哀求,甚至哭诉“不改孩子就要留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