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棠湖中学教师在全国初中优质课大赛中再获佳绩(一)
2006年11月19日-22日,由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及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浙江省电化教育馆、海宁市人民政府协办,海宁市教育局及海宁市教育学会承办的“2006年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决赛及颁奖大会”在浙江海宁市海宁一中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育局局长、初中学校校长、电教馆馆长、教研室主任等领导,各学科参赛及观摩教师600多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整合智慧、优化教学、交流经验、开拓创新”。
11月19日,大会在海宁一中安排了赛前辅导及准备活动。11月20日上午,大会在海宁实验小学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参赛代表分三组在海宁一中进行说课比赛。参加此次说课决赛的教师共有366人。棠湖中学和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共有5位教师进入决赛,最终有二人获得一等奖,三人获得二等奖,再创佳绩(2005年有7位教师进入决赛,三位初中教师、四位高中教师,共获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四个。2006年分别有5位初中教师和5位高中教师进入决赛,高中教师的决赛将于12月下旬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
此次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历时7个月,全国共有22个省、市、自治区的4500多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经过各学校的初赛推荐,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层层筛选,共有1267节课的录像及申报资料报送到组委会。经过专家组评审,共选出366节课参加此次决赛。11月20-21日,经过参加决赛的教师现场说课和专家组的评审,共选出一等奖75节,占报送课的6%,二等奖185节,占报送课的14%,三等奖106节,占报送课的8%。
11月22日上午,1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在海宁一中做了现场观摩课。下午,大会在海宁实验小学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和闭幕式。此次大赛,不但使参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更为全国的初中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来。
棠湖中学、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实验学校为了此次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动员,并由各教研组推选教师参加学校的初赛。在此期间,学校还组织召开了上届参赛选手代表与本次选手的交流会。经过多轮比赛,学校从三十五名初赛教师中,精选了高、初中共20节课上报大赛组委会,10月20日,孙晓晖、周映、蒋成波、代倩、方思媛等五位初中教师和另外五位高中教师收到大赛组委会的决赛邀请函。
11月18日,五位决赛选手到达浙江海宁后,不顾旅途疲惫,立即进入备战状态。在获悉分组及具体的决赛时间后,五位老师轮流互讲互评,相互鼓劲打气。代倩老师为了这次决赛,在第一次试讲后连熬两夜修改说课稿,为了熟悉讲稿,自带笔记本电脑,反复练习,苦心准备。
物理老师蒋成波分在第二组理科组。在众多充满理性讲解的气氛里,蒋老师一上台,“手舞足蹈”,以充满激情、独到精辟的说课吸引了全场人的眼球。与此同时,分在第一组文科组的政治老师方思媛和分在第三组英语组的化学老师代倩说课也顺利完成,评委惊喜的问方思媛:“你是四川人吗?普通话很标准啊!”
分在第一组文科组的生物教师周映的说课流畅自然,老练圆熟。在答辩中,她更是以敏捷的应对使评委点头称是。政治语文老师孙晓晖抑扬顿挫、激情四溢的解说获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其说课中的创新点引得刘茂森教授频频点头。
孙晓晖老师这次除了十分钟说课以外,还担负了一堂观摩课的重任。在观摩课上,孙老师娴熟的课堂驾驭、巧妙的过渡启发、精当的点拨评价,加上“美之绝美、悲之痛悲、愤之激愤”不同层面的情感冲击震撼了全场师生,当孙老师的结束语“圆明园,你何时再圆!”真情呼出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不少听课教师立即冲上讲台拷贝课件、索要地址,赞不绝口……这堂课,是棠湖中学初中语文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展示了棠湖中学教师的风采,引起了良好反响。
经过紧张激烈的决赛,孙晓晖、蒋成波老师获得了大赛决赛一等奖,周映、代倩、方思媛老师获得了大赛决赛二等奖,充分展示了棠湖中学、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实验学校教师的实力和风采,给参会的各地选手、领导和大赛评委留下了深刻、良好的印象。

棠湖中学教师在全国初中优质课大赛中再获佳绩(二)

棠湖中学教师在全国初中优质课大赛中再获佳绩(三)

棠湖中学教师在全国初中优质课大赛中再获佳绩(四)

棠湖中学教师在全国初中优质课大赛中再获佳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