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第十周国旗下讲话
高2010级7班 汪建杰  时间:2009年4月20日 浏览数: 打印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以修身”是一种精神境界。“静”意味着一种孤独,承受孤独是对一个人的精神考验。姜太公临渊垂钓,劳而无功时,他是孤独的;诸葛亮抚琴躬耕,默默无闻时,他是孤独的。这样的孤独,却强大了他们的内心,开阔了他们的胸襟。

  亲爱的同学们,“俭以养德”是一种修身养性。德行的提高在于对自身的约束,“俭”就是对于自身的一种约束。不厉行节俭,必然会心生贪念;心生贪念,则必然会巧取豪夺,失去本性。因此魏征才会对太宗苦口婆心:“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因此司马光才会对儿子用心良苦地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君子不能约束自己就会贪慕富贵,不行正道最终身败名裂;普通人过于讲究也会不择手段的满足私欲,甚至铤而走险锒铛入狱。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呢?为人处事,以简单随和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交良朋,结益友,吃饭穿衣不奢侈浪费。

  霸王项羽急功近利成悲话,陶渊明抛却了杂念,而成大文豪。我们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淡泊就不能明晰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取得成功。我们的学姐左小翠,身残志坚,勤俭养德,好学成才,就是我们的好榜样。就是在今天,我们身边的同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让我们的信仰中依然保留着一种美德,为了让我们的梦想中依然清晰着一副美好的蓝图,请你与我、还有他一起深深铭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高2010级7班 汪建杰
高2010级7班 汪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