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教学评价
陈亮,朱德全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指导、激励、导向功能,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目前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而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以有利于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有助于深化教学改革。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学评价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价观念落后;评价目标、内容、形式单一;评价指标体系不明确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支撑现有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己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而导致现有课程教学评价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学习兴趣,同时也抿灭了教师教学的热情和动力。因此,要改变现有课程教学的不良状况,以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就必须建立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为此,必须寻找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并支撑新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
一、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我国于2001年9月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验。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它提出的教学理念有:1)基于“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学;2)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和真实教育情景”进行教学;3)基于“对话与交流”进行教学;4)基于“问题探究”进行教学。
新教学理念建立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之上,新课程教学评价理念又建立在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之上;新课程理念指向课程目标的多元化,新教学理念指向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因此,新课程教学评价也应指向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基于这一理念,构筑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则是多元智力理论。
二、多元智力理论的精神实质
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他在《智力的结构》( frames of Mind)}5中介绍了该理论。他认为个体至少应拥有这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1)语言智力Linguistic intelligence )即有效掌握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2)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即有效运用数字、推理和思维的能力;3)空间智力(spatial intelligence即准确感受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位置以及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4)音乐智力(Musical intelli-gence),即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力(Bodily-kinetic intelligence)即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6)人际交往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即察觉和区分他人的情绪、动机、意向及感觉的能力;7)自我反省的智力pelf-questioning intelligence即洞察、认识和反省自身的能力以及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最近他又提出了自然观察者智力(Naturalistintelligence)即辨别生物和感受自然世界特征的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向传统的智力观(即把智力看成是能被IQ测验所测量的中单一能力)发出了挑战”。加德纳认为,每一个拥有健全大脑的人都具有这八种程度不同、相对独立的智力,由于这八种智力在个体身上不同的组合方式,导致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不平衡发展。这一新型的智力理论与当前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个体的差异;把承认学生间的智力差异和个体差异、学生自身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以及学生智力的不同表现方式作为教育的着手点,进而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作为教育的着眼点。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标准化考试,直接导致了学校教育的“标准化”,即用相同的方式把相同的内容传授给所有的学生,用相同的方法和相同标准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学校教育的“标准化”又直接导致了消极抵触情绪,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了悲观情绪。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评价观、教学观、学生观,多元智力理论提出应侧重于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情境中观察、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为我们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教学评价
多元智力理论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新课程教学强调在师生、生生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多元智力理论重视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思维能力,新课程教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多元智力理论重视音乐节奏、视觉空间、身体运动能力,新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全而发展和个性发展;多元智力理论重视自我反省的能力,新课程教学强调反思性教学和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多元智力理重视观察自然的能力,新课程教学强调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教学等等。因此,基于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整合,应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观,即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核心,以全体学生的全而和谐和个性发展为内容和目标,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教师应从多方而观察、分析和评价学生,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景,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应依承于科学的教学评价观,构筑教学目标多样化下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一)评价理念:尊重学生智力发展的多样性
1.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智力的社会文化性,认为 “人类所有的智力活动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展现的”,它不可能超越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而中单独存在;"智力是人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它在各种文化中都会受到重视”,因此应充分尊重不同文化所产生的智力发展的多样性。
2.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智力是多元的,每一种智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说邱吉尔、陈景润、贝多芬、歌德等等,他们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智力强项,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你不能说哪一个史重要。
3.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一个个体的智力组合都是惟一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智力强项和弱项,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正如著名教育实践家、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一的世界”。因此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世界,尊重学生智力组合间的差异。
(二)评价目的:开发潜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和有特长的发展
1.传统的评价是为了把人进行分类、排名次、筛选,是为了发现学生的短处和弱点,这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和表现的热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建立在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的评价则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识别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智力强项,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2.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组合都有质的不同,因此不能够对学生的智力进行比较和排序。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对于他人的智力强项,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就是要帮助所有的学生发现和识别自己的智力强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强项,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涵盖八个部分,只是这八个部分的组合方式和强弱程度在每个学生的身上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智力强项和弱项。教学评价就是要鼓励学生智力强项的发展,使他们在其智力强项的活动领域中增强成功的体验,进而引异他们将自己从事智力强项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品质迁移到其弱项中,以强项带动弱项,从而实现自身全而和谐的发展。
4.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同一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智力的表现方式是各具特色的,即不同的智力其表现方式不一样,同一智力在不同的学生身上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因此教学评价要从多角度、多方而去识别和发现学生的智力强项,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他们的个人爱好、特长,以促使他们在全而和谐的基础上有特长的发展。
(三)评价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智力理论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因而重视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受此理论影响,语言表达能力、数理逻辑能力被定为教学内容和评价内容的核心,教学、考试、升学都只与学生的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有关,根本就不涉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如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等等。为此,多元智力理论顺应社会需求提出并强调智力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为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应在真实的情景中注重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相应地也就要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把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评价的重点,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四)评价方法:智力展示和项目研究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评价智力的关键是直接用能展现人的智力潜能的方式来测量。受此理论的观照,提出两种评价方法:智力展示和项目研究。
1.智力展示,是指让个体在真实、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利用所熟悉的材料或文化角色,自然、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智力倾向和智力水平。如测量某人的音乐智力,就应让他在一个合理的熟悉的氛围中去学习新的乐曲,观测他是怎样准备学会唱这首歌曲的、怎样把握音乐的节奏、音调和旋律的等等。这明显不同于用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无前后关系的、个体不熟悉的材料、标准化的方式来进行测量的一般测验方法,这即是多元智力理论所说的多彩光谱项目”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积极的展示者,评价的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因此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能够较全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
运用智力展示的评价方法应注意:1)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愉快的、生动有趣的解决问题和创造产品的情景;3)观察和理解学生的行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建立一个开放的、宽松的评价氛围;4)将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5)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和对结果的描述。在对过程的评价过程中应侧重于评价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在对评价结果进行描述时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2.项目研究,是指学生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研究时,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去解决具体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智力类型和特征等。通过项目研究,学生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在认知智能上的强项、弱项和发展倾向;通过项目研究,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以观察学生利用周围环境和资源的能力以及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观察、概括、综合、分析、判断、评价、创新和想象的能力,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和潜力,为今后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提供参考;项目研究为学生提供了与教师、同学共同合作、交流与探索的机会,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探索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以强项带动弱项从而实现学生的全而和谐发展;对项目研究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矫正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以便更有效的进行教学。总之,项目研究为学生不同的智力组合、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智力强项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发展和完善的条件,并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发展能力提供了机会。
运用项目研究评价方法应注意:1)项目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因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较全而、真实地反应他们的认知水平;2)项目不能脱离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即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3)项目必须依承于真实的生活,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4)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5)注重对项目侧十究过程的评价和对项目研究结果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