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李如密  时间:2009年11月7日 浏览数: 打印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李如密 教授、博士

  一个隐喻:穿越玉米地

  第一,谁穿得快(速度);第二,谁掰的玉米多(收益);第三,谁身上的伤口少(安全)

  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将教学的速度、收效和安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动。

  一、如何判断教学的有效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者鲍里奇(Borich,1988) 研究指出,共有六项教师之行为可以作为研判有效教学之依据。

  (1)教学的明确性(clarity):指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

  所谓明确性即是说这个单元的主题或经过口述出来的结论必须使得学生知道你的意思。

  马克思和沃尔什(R. W. Marx & J. E. Walsh, 1988)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认知清晰度和口头表达清晰度上的差异反过来会造成学生在成就认知测验上表现的差异。也就是说,有的教师虽然有广博的知识,但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往往在教学表述上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知识传递,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会因此受到影响。而如果教师的教学有着很高的清晰度,他的提问将在最短的时间里就得到正确的回答,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复习的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

  (2)教学的多样性(variety):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富有变化、多姿多彩。

  埃弗森(C. M. Evertson)、埃默(E. T. Emmer)等人的研究发现,在采用的活动和教材相对较多的课堂上,学生的破坏行为更少(1989)。莱萨考斯基和沃尔伯格(R. Lysakowski & H. J. Walberg, 1981)的研究也发现教学多样性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有关。适当的教学是享受,不当的教学是煎熬。

  (3)教学的任务取向(task-orientation):认真努力并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指的是课堂上教师在教学任务上投入的时间多少。教师在具体教学主题上投入的时间越多,学生学习的机会也就越多。

  教师在教学中必需明确诸如这样一些与任务有关的问题:本人在讲授、提问和鼓励学生探究或独立思考上各花了多少时间?在组织教学和让学生准备学习上花了多少时间?……

  (4)投入教学的程度(engagem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教师准备教学及实际用于教学时间,每一个教师,上课前准备愈充分,教的会愈好。充分的准备还可以应付学生即时的需要。

  (5)成功的班级经营(success class management):指教师的管理或经营,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如秩序不佳,则影响多数人上课的专心程度及学习气氛。有效能的老师会尽量减少学生的偏差行为;没效能的老师一直跟学生的偏差行为争战。

  (6)师生互动关系(mutual interaction):指师生彼此的交流或沟通。良好的互动有助于学生勇于发问,并提出问题,教师也乐于解答。尤其在传统教学压力下,教师宜鼓励学生多发表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二、教师教学的无效与有效行为

  (一)沟通单元目标

  没有描述单元目的或没有期望学生所学的内容

  没有告知学生所要注意的重点、观念或概念 单元开始即说明目标,告知学生为其求职或学习负起责任

  强调所呈现的主要观念,单元结束时复习主要重点或目标

  (二)有系统地呈现讯息

  呈现讯息紊乱:重点省略不提

  插入无关的讯息、评论或琐事于单元之中

  没有告知即从一个主题移到另一个主题。一时呈现太复杂讯息或所作的指示太快,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彻底地涵括每个单元 有次序呈现单元大纲

  把握住主题。摘记前述要点;清楚地描述观念或主题间的主要转变

  逐步指示,在进行另一项目之前先考察学生了解情形。保持早期动的有效率速度,使后来的单元学习有宽裕时间

  (三)避免模糊不清

  呈现观念没有具体的例子。利用太复杂的字汇

  过度利用否定片语(如:并非所有的观点;并不是许多人;不是很快乐)

  含糊的或不确定的用语:也许,或许,偶尔,不常…… 提供不同的适当的例子

  使用学生所能了解的字汇,界定新字汇的意义

  明确的直接的用语(如:三分之一的人,愤怒的)。明确说明所提到的具体目标,并说明什么是不正确的及其原因

  (四)检查学生了解情形

  认为每位学生都了解,或只简单问“每位都了解吗?”或“有任何问题吗?”却没有予以验证是否了解

  由于时间限制或没有学生发问就进行下一个主题。不询问学习缓慢学生;只靠少数学生的回馈 发问问题,以确定学生是否已准备继续进行下个主题

  要求学生摘记要点,以验证学生是否了解

  重新讲授不清楚部分。有系统地核对每位学生了解情形

  (五)提供练习和回馈

  没有指定家庭作业

  所指定作业只包括学习的一小部分

  对于指定学生的工作未能予以回馈或讨论 确定每位学生有足够的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精熟重要的目标

  检讨作业以确定学生所有学习的单元技巧和概念都得到增强

  经常考察作业,重新说明重要的概念,必要时可再教一次

  三、有效教学的教师素养

  美国学者Howard Hendricks (1987)著《改变生命的教学》(Teaching To Change Lives),根据教师的英文拼写TEACHER演绎出构成优秀教师的七个基本要素或原则。(教师的原则、教育的原则、活动的原则、沟通的原则、真心的原则、鼓励的原则、准备的原则)

  (1)教师的原则:优秀教师应是不停止学习与成长的人,持续不断的研究与阅读,参加持续性教学训练课程,常常观摩别人的教学,认识并了解你的学生,一个好教师最大的威胁就是满于现状——不再问“怎样改进我的教学?”

  (2)教育的原则:真正的教学并非是提供知识,而是激励学生心向往之,在教学方式上,因材施教,适时奖励;在学习环境上,关怀学生的情绪和困扰的问题;身为一位教师最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因着你所做的,让学习者做了些什么。

  (3)活动的原则:心向往之后,更要让人动起来,肯进而透过行动来反应所学,今天教育的头号问题是,未能刺激学习者将所学付诸行动。

  设计教学活动的三原则:我听见,我会忘记;我看见,我会记得;我做了,我会明了,更会改变。

  (4)沟通的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做桥梁,去导引学生。沟通是一种教学的桥梁,是师生彼此学习的重要方法。

  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最好以“倾听”代替“问问题”,多注重他们的“感受”及“如何”。

  教师本身既是桥,学生从桥上走过,桥便快乐地消失,进而鼓励学生建造自己的桥。

  (5)真心的原则:教师要用真心来让学生动心,进而激发热情。

  教学最大影响的不是头脑对头脑之间的传递,而是心与心的交流。

  教师最伟大的精神即是对学生真正关心,他所以受人尊敬亦是那份对学生不求回报、真心付出的教育大爱。你愈亲近他们,就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6)鼓励的原则:用鼓励肯定学生的成长,使成长的火苗愈烧愈旺。

  每当学生有些微进步或杰出表现时必须不吝惜给予鼓励,而且是立即鼓励。

  老师是那个燃烧火苗的煽风助燃者,使学生在成长路上有伴我成长的喜悦。

  (7)准备的原则:教师要有开放心胸,让自己准备接受每一节课都可以不同。

  教师必须开放心胸(Open Heart),也要开放思虑(Open Mind),更要开放眼界(Open Eye),好让自己准备接受每一节课都可以不同,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与教师双方都作了适当的准备时,将产生最大的效果。

  四、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有效教学的契合点:“在什么情境下学生学得最好?”

  1、当学生有兴趣的时候,他们学得最好;

  2、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4、当学生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6、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7、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够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8、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望时,他们学得最好;

  9、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二)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有一位闻名遐迩的心算家,能力极强,几乎没被人考倒过。一次来了一位青年,要心算家回答他的提问。心算专家说:“你有什么题目就说吧”。青年以较快的语调说:“一列火车发车时车上共928人,到站后下来74位旅客,上去68位旅客。过了30分钟到了下一站,下来94位旅客,上去76位旅客。过了20分钟又到了一个站,下来……”青年一连串说了许多上下旅客的数字,最后停下来,心算专家胸有成竹,不以为然地说:“你的问题问完了吗?”“完了”。“那你要问什么”?“我问,火车一共经过多少车站?”霎时心算家被问得张口结舌,无言以答。心算专家原以为,青年要问火车上共有多少旅客,倒没想火车一共经过多少站,因而青年用一个简单的问题考倒了。

  (三)多样化的教学呈现策略

  心理学实验材料表明:“人对信息的接受,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其中视听两项合计达94%。而人对信息的记忆保存,单凭视觉为25%,单凭听觉为15%,视听结合可达65%。”。巧妙设计教学呈现方式:一棵大树的经历(略)

  (四)巧妙掌控教学时间的运筹

  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在重要的时间里做重要的事;在集中的时间里做大件的事;在分散的时间里做较小的事;在不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在同一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珍惜当下,“今者金也”!未雨绸缪,“适时而教”。

  (五)掌握教学艺术技巧

  “解答距”: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新解答距。

  “等待时”:第一等待时;第二等待时。

  (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具体化:分层指导;分类指导;分科指导。

  八先八后:先预习后听课;先思考后发言;先议论后请教;先理解后记忆;先笔记后整理;先复习后作业;先基础后扩展;先规程后操作。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法

  “四大金刚助学法”:准备四个小本子——

  预习本:其作用就是记下第二天预复习的内容,避免盲目与遗漏。

  疑问本:把感到棘手的问题记下来,以便请教老师和同学。

  重点本:把重点内容记录在案,复习时有所侧重。

  错题本:把平时作业、测验、考试中的错题记下来,避免重犯。

  “加减乘除法” :学习如同做一道数学题,讲究“加、减、乘、除”。加者,指追加一点(积少成多);减者,指减少徒劳之功(提高效率);乘者,指乘胜追击(将进步转化为动力);除者,指扫除障碍(学习、心理障碍)。

  “重复放电影法”

  一部好的电影,人们多看几遍,就可能连电影的台词都能背出一部分。中午休息时间,可以进行一次“放电影”(伏在桌上);晚上睡觉前,是进行重复“放电影”的好时机(躺在床上);最后一部“放电影”是在早上起床后。

  “精神胜利法”:

  列表格:完成一项划去一项。包围战:30个单词分6小组,去掉会背的。

  奖励术:奖励看课外书、精彩电视、上网等。

  高效课堂教学不是越快越好,不是越多越好。

  应该是将教学的速度、收效和安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动。

  作者简介:

  李如密 南师大教授、博士 全国现代教学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著有《教学艺术论》、《教学风格论》、《教学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