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老师齐聚一堂同学习 诸同仁集思广益共成长
——记初2012级语文备课组培训会 张飞艳  时间:2009年8月21日 浏览数: 打印

棠外初2012级语文备课组培训(一)
棠外初2012级语文备课组培训(一)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为让老师们尽快投入并适应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在学校的倡导决议及年级的组织安排下,自8月11日起,初2012级语文备课组开展了为期三周的教师培训活动。

  此次培训的参加者为初2012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成员,培训的内容是:解读学习语文新课标及中考说明;编写七年级(上)语文前十课备课指南;设计这十课的教案;依据此教案试讲并做组内点评;做两套中考试卷;讨论并确定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及课堂常规管理的基本方法等。

  培训的基本模式为:上午,随机抽点青年教师对前一课作20分钟微观课的试讲并在组内点评;下午,讨论备课指南,确定下一课的重难点并集体备课,形成教案。另外,备课组特别要求青年教师每日上交一篇培训心得。

棠外初2012级语文备课组培训(二)
棠外初2012级语文备课组培训(二)

  培训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 落到实处。以新课标及中考说明带动备课指南,在指南下细化为教案并投入试讲中加以检验,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切实有效。

  第二 步步为营。 化大为小,基本每日一课,量适而充实;按“教材地位——学情分析——目标及重难点——导入、过程——拓展”的流程讨论交流,保质又扎实。

  第三 新老结合。将老教师穿插于青年教师中间,以便适时指导,相互交流。把老教师的经验与新教师的创新思维相结合,以老带新,以新启老。

  第四 及时反馈。每日一篇培训心得,给青年教师们留下了一个反思的空间。既利于其对一天所得的整理、内化;又便于其对一日所失的反思、改正;且在反思的过程中若有新的发现和想法,也能立刻反馈到备课组,以便备课组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善;另外,勤练笔,也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之一,真可谓一石四鸟。

  此次培训为各位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平台,也为他们充足了能量,相信通过此次培训,青年教师们定能够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里披荆斩棘,游刃有余!

棠外初2012级语文备课组培训(三)
棠外初2012级语文备课组培训(三)

  附:教师培训心得选

  

         备课心路历程四步曲

          ——培训杂记之五

          张飞艳

  今天下午,集体备课,现将其心路历程记录如下:

  一 不识庐山真面目

  初打开课本,左读右读,一头雾水。目标是什么,不知;重点是什么,不晓;难点是什么,不知道!抓耳挠腮,思前想后,痛苦始矣!

  二 踏破铁鞋无觅处

  好不容易锁定目标,却找不到一条到达目标的路。怎样突出重点,怎样突破难点?怎样找到切入点?怎样设计主问题?怎样导入怎样过渡?怎样设计思路?上蹿下跳,前瞻后顾,痛苦增矣!

  三 山重水复疑无路

  反复读文、参考资料、比较教案、努力寻思,终于找得一条路,欢喜得不得了,奋笔疾书,却在半山腰给生生截了回来:此路不通!某个重点的呈现时机不对,实现的有效目标与初衷相违,设计不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切入点把握失当……呀!呀!心急如焚,暴跳如雷,真真痛苦万分,气煞人也!

  四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绝望之际,忽于一草丛处觅得蹊径,一钻过去,落英缤纷,豁然开朗!关节通了,创意有了,目标达到了,全体舒畅,通泰无比!隐秘的甜蜜,无言的欢喜。其中滋味,真真难言矣!

  事不经此四步,难以成事;人不经此四步,难以成师。备课,痛并快乐着!

         

         理想征程 扬帆远航

        初2012届语文组 刘祥辉

  2009年8月11日,对于初2012级的全体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回忆的日子。

  这一天,我们站在2009年的金秋时节开始了我们三年后收获之旅行。

  这一天,我们的“团伙”在学校各级领导、年级组长白钧华,刘明老师的领导下,在备课组长古晓瑜老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一个团队。

  这里充满了家的温馨和平等开放的气氛。

  虽然刚刚入秋,但备课组长古晓瑜老师的亲切话语如同夏日的清凉,褪去我们暑假的疲惫和烦闷;她有条不紊的组织我们学习《课标》,《2009考试说明》,填写备课指南,给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集体备课中,古晓瑜老师,白钧华老师、杨开清老师、马之忠老师、范文老师、何明英老师等“老”教师毫不保留地给我们传授他们的教学经验,他们以他们人生的智慧指导我们如何备课《在山的那边》,如何把握三维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如何设计教学思路……各位老师的《在山的那边》精彩朗读和在场老师的精妙评价,更是把备课活动推向了高潮。

  古晓瑜老师的亲切细致耐心,白钧华老师的睿智谈笑风生,新老师的积极发言,让我们感受了“老”教师的人格魅力和集体的凝聚力。

  语文组是一艘驶向理想的舰艇,而我们正在追求理想的路上。

  让我们在备课组的带领下,扬帆远航!

         

         培训手记

         田安均

  今天是培训的第四天。上午我们做了双流县的中考语文题。我们像学生一样做题,答题。我觉得自己做的最好的是后面的文言文,因为那恰好是我高中时学过的自读文言文。前面的那道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做的不是很好,原因是其中的一两个句子的意思弄不清楚,直接导致后面的题不会做。这也说明自己平时读得太少了。我最薄弱的就是阅读题。但是经过一学期的改题,知道该怎么来抓答案要点了,我觉得自己进步了很多。当然还得继续用功。最最薄弱的可能得属诗歌了。我记得有人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老师除了要有一桶水,这桶水还必须是一桶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想有一桶活水,或者说保持桶中水的活力,就要吸收新的教学思想,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让水桶紧紧与社会的大江大河相连。否则,一桶死水,因其不流动终会走向腐化。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是辛苦的,得随时随地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否则,我们就会才思枯竭。

  下午,我们进行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讲课。李老师虽是才出来的新大学生,但是已能领会本课的重难点;周老师敢于挑战自己,主动讲课,设计很有心意,值得借鉴;张老师的导入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也是精雕细琢。看得出来,每位上台的老师都做了很多准备的工作。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偏爱有准备的人。

  

         热情能“热”多久?

         ——培训小感

         初2012届语文组 杨婉妮

  不知不觉中,培训期已过半,相信每个人都各有所得。

  语文组里“新人”较多,个个都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我每天到教室总有人早来一步,离开时总有人还在埋头苦干,想起那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感觉新教师们都挺不错的,如果能找对方法,那就更好了吧。

  想到自己还是以一个大学生身份走上讲台时,那份羞涩、那份腼腆、那份紧张,至今记忆犹新。记得我的指导老师总是摇着头说:干嘛要当老师呀?我们当初也是满腔热情,你看现在,你的热情能热多久?最多三年!说实话,我当时还是小小担心了一把,不过很快便振作起来——三年还早呢,我就不相信我会被学生折磨得自动下岗!当争取到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实习完小学、初中、 高中后,我找准了自己的坐标。

  事实上,我已经平安度过了“三年之痒”,甚至,在经历了那么多曲折后,热情的温度似乎也从未下降过,我多么庆幸当初那么勇敢地承受住了指导老师的“恐吓”,那么深一脚浅一脚跋山涉水淌了过来,那么坚定不移。

  其实,无论你在什么岗位,做着何种职业,请别为工作所累,化被动为主动吧,在工作中享受生活!

         

         全组动员新开始,师徒互助初见效

         ——记棠外09年暑期师培工作(二)

         初2012级•语文组•吴利容

  8月11日,棠外暑期师培进入到集体备课、共撰备课指南阶段。八点半起,初2012级语文组19位语文老师齐聚棠外东区二楼教室。大家围桌而坐,在自我介绍之后,备课组组长古晓瑜老师对接下来的师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并组织全体同仁,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以及中考说明进行了解读。古老师以立足全组,重点帮助年轻教师为原则深刻而具体地将教案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事项作了说明,动员老教师帮助新教师,以师徒结队,小组讨论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成功地指导年轻教师完成了第一篇课文的教案撰写,给接下来的工作做了示范。在撰写教案过程中,老教师们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悉数相授,对年轻教师的各种疑问耐心回答,年轻教师在虚心受教的同时也就课文解读、课堂教学组织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会议气氛热烈而活跃,许多教师的发言往往字字珠玑,让人豁然开朗。

  下午,在对教案进一步完善之后,由白均华老师提议,让各位新教师对今天一天的培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和意见。会议结束前,白均华及古晓瑜老师再三强调此次师培的重要作用,嘱咐各位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应当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当天下达的任务,力争在师培结束时给学校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让自己一身从容,为学生准备一个鲜亮的新开端。

         

         师培心得

         初一语文组 李清

  今天终于见识了一下中考题的难度了,整个一上午我们备课组的成员都在认认真真地分析着试题。因为我有很多年没有接触过中考试题了,所以我是以一个学生的心态在完成。做A卷的时候感觉还好,和我预想中的难度基本吻合,可是在做B卷的时候,我不由地吃了一惊,我没有想到中考题会达到这个难度,原来现代的教育改革对初中生的要求是不断地在提高,因此,我也可以这样说,这也是给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下午是常规的年轻老师上课环节,今天上的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几位老师的上课风格都不一样,这让我有些大饱眼福的满足。周雪老师以她轻松、奇特的导课环节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有趣的故事。而张飞艳老师合理、巧妙的教学结构与适当的走入走出环节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缺陷在哪里。

  总之,继续加油。

  

         培训心得

         初2012级语文组 陈豪

  今天的培训内容非常充实,以至于一天下来好像还有很多需要讨论的东西还未完成似的,总觉得时间过的太快,用一位老师的话来讲就是指缝太宽,时间太瘦。

  昨天,说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午,四位年轻老师纷纷亮相---走上讲台试讲,可谓是“四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例如第一位上台的吴老师,如果你不了解内情还以为她是有着教学经验的老师呢,仪态大方,神态自如,讲课思路也很清晰有条理,殊不知她是才毕业的大学生。在各位老师试讲后,大家都做了相应的点评,指出了各位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不足之处更是给了我们中肯的建议,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都将有一个蜕变,在这样互帮互助的条件下我们都将得以锻炼并不断走向成熟。

  试讲的人员当中也包括了我,作为一个有一年教龄的我来说,应该是得心应手的,但是还是有一些地方不尽如人意,应该自我反省,由此找出了以下原因:试讲时忘记一些关键部分;课堂容量较少,这些都是由于准备不够充分造成。以上的不足都是我不应犯的错误。通过这次的试讲,让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将扬长避短,不断学习充实和提升自己。每个老师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争取最后能为我所用。

  从今天的培训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灿烂的明天,也坚信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为了那片海,我将不会停止翻山越岭的步伐!

          

         走一步,再走一步

         初2012届语文组 昌瑄

  又一天的学习结束了,带着几多思索回到家中。

  转眼之间,毕业已经四年了。四年的时间,原以为自己定会“茁壮成长”,但因为自己的懒惰,自己的固步自封,自己的沾沾自喜,所以一直感觉自我良好。但培训才仅仅开始两天时间,就已经知道自己真的快成为井底之蛙了!

  新来的大学生的锐意进取,老教师的严谨务实,以及同批次进来老师的独特见解,都让我深深震撼!上午的试讲,几位老师精心的备课,让我倍感压力——自己的课备的怎么如此贫乏?而后几位老师的点评,又是如此的精到,让人受益匪浅!而下午在对语文学习习惯的探究中,又让自己知道了,我对初2009届四班的孩子们的那份歉疚——好习惯的养成,铸就好的学习态度,进而可能帮助孩子一生!

  培训才过了两天,还有后面的十三天,我相信,在后面的时间里,当然更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应该像白老师说的那样,多花心思在教学上,去找寻更多属于自己的东西!

  今天的备课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将教授给孩子们,同时也将教导着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