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概况
  时间:2007年4月3日 浏览数: 打印

  《初中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是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的一级子课题,该区域性课题有14所学校参加研究,由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总课题组负责组织,设15个子课题,主要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在认知、情感、人格、行为等方面多向、多层次的教学交往与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通过实践与研究,修正和完善,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数学教学规律、数学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有一定特色的交互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三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研究成果丰富。形成了初中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十条原则;构建了“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模式,在这一总模式下,又根据不同课型、各环节的不同侧重点构建了“情境创设”、“情感互动”、“自主学习动机培养”、“认知互动”、“问题——探究”等十四个不同特色的初中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子模式;形成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个案等成果200余项,其成果集(三部)已出版并在省、市、县交流,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一致好评。这些成果立足教学实践,可操作性强,具有实践创新性,能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交互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效果显著,促进了师生教与学行为的主动变化,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充分、深入,课堂充满了活力,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交互式数学课堂教学的总模式“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及其相关问题作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坚持情境诱思,实施探究教学,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教学过程为:创设情境→活动实践→交流互动→迁移创新→小结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自主探究→发现探究→合作探究→发散探究→归纳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学活动为:组织引导→启发引导→巡回点拨→拓展引导→激励评价。

  运用“交互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能实现教学的“三个转变”,即由“知识结论型”教学向“探究过程型”教学转变;由“识记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由“教师代替型”教学向“学生主体发展型”教学转变。课堂教学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充分、深入,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不断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体现教学活动规律效能的、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构和程序的教学活动规范形式。其主要包括:

  ①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②教学模式的目标。

  ③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④教学模式的适用条件。

  “初中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是指在使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计划方案(修订方案)的前提下,改革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全面、深层次的积极交往与互动。

  本课题主要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适应交互式课堂教学中初中数学的教师教学策略、学生学习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在情感、认知、人格等教学行为方面形成的交互作用和互动关系,从而构建成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其学习品质主要界定为: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创造意识等。其教学策略主要界定为:教学设计、教学情境创设、媒体使用、探究式认知过程、教学调控管理、学习评价等。

  该课题通过省、市专家组检测、鉴定,已现场结题。

  

〖信息来源:棠湖中学科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