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题实验研究的前测与终测
张庆福  时间:2003年4月9日 浏览数: 打印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的发展 ,中小学领导和教师教育教学意识在不断提高。然而由于种种因素,我们的研究还不够规范,不够科学,多数课题实验只能是准实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课题实验还缺少必要的前测与终测,实验成果只能定性的描述,不能定量的分析,导致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因为“任何一种观点,哪怕是最荒唐的观点,都可以从社会中找到印证材料,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因为社会生活现象极端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和个别的材料证实任何一种意思”。由于研究成果缺少信度,因此没有较强的说服力。

  课题实验是指在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根据一定的假设,有计划地操纵实验措施(自变量),记录测定与此相伴的现象(因变量),从而确定实验措施和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从课题实验的性质不难看出,实验的实质是在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这种因果关系的确立是需要量化来说明的,量化的数据的直接来源是实验课题的前测与终测。

  教育实验的对象多是学生,其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智力和能力均是人的心理范畴,这就确立了课题实验的前测和终测主要是进行心理测验。什么是心理测验呢?心理学家郑日昌教授认为:“心理测验,就是通过对行为样本进行测量来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测验就其功能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测验。即:1、能力测验。普通能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普通能力测验通常指的是智力测验、测量人的最一般最基本的心智能力。特殊能力测验测量的是个人在音乐、美术、文书、机械、飞行等专业领域方面的特殊能力。2、学绩测验,学绩测验主要用于测量人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由于它所测的主要是学习成绩或学业成就,因此人们称这一类测验为学绩测验不是能力测验,所测的都是个人在其先天条件下经由后天学习的结果。不过,学绩测验多是测量有计划的或比较确知的情境(如学校)下学习的结果。而能力测验则是测量较少受掏或不大确知的情境中所学的结果,也就是个人在其先天条件下经由生活中经验积累的结果。3、人格测验。人格测验也称为个性测验,主要用于测量人的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动机、需要、心理适应性、品德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亦即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

  进行心理测验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进行心理诊断,在课题实验研究前对一学生全面进行智商、能力潜力、知识水平、行为问题、人格等作出诊断,不仅能够为课题实验研究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量化依据,同时还能为实验操作的顺利实施及学校教育工作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

  坚持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是课题实验研究的进步和教育科研发展的重要标志。课题实验进行必要的前测与终测,既是实验定量研究的重要环节,又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些它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然而,心理测验又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进行心理测验和心理诊断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事例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等。因些不是专业学习或受过专门培训的人是不能从事心理测验工作的。

  

〖信息来源: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