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在世界的对话 | 棠外高中教师何璋新著出版
近日,我校高中语文教师何璋老师的个人专著《星辰的侧影》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与内在世界的对话——棠外高中教师何璋新著出版
面对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何璋老师多年来着力于学科育人路径的探索,对如何让学生在人文浸润中构建可持续的精神世界这个关键问题保持着深度关注。通过学科教学与学科专题写作,何璋老师形成了“内在对话,思绪漫游”的人文品格培养主张。

与内在世界的对话——棠外高中教师何璋新著出版
何璋老师2018年出版《向你的美目问路》一书,该书从“独”“情”“嗜”“直”“侠”“真”“慈”“美”“诗”等九大具有中国人文特色的主题入手,通过案例分析、文学表达、价值导引等维度为中学生的自我塑造提供有温度的参照,遵从的主要写作思路是从“人文主题”到“人生实践”的印证与建构。
现代学术共识认为,品格的形成是生物因素、心理发展、社会学习、文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教育者,我们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社会学习、文化环境等方面会产生不可或缺的影响,因此不可不慎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人的品格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形成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学习道德判断和行为方式。但是,何璋老师注意到,个体所处时代的外在世界是变动不居的,尤其是当今时代空前开放的“示范空间”更是如此,因此人的价值状态充满变化,同时也充满风险,而这些变化和风险常来自于观察对象的不可控。

与内在世界的对话——棠外高中教师何璋新著出版
基于这种认识,何璋老师新著《星辰的侧影》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确定”,用已然的历史人物构建人格坐标,以寻求“以人育人”的可能性路径,于是“杜甫与杨氏”“苏东坡与王弗”“蒋坦与秋芙”等五十余组历史人物成为思考对象。
何璋老师在写作中发现,人的自我价值定位,常常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从外部来描述自己,难免有“迎合”与“虚拟”的部分;而对“确定”的历史人物的书写,则是一种思接千载、思想漫游的状态,这种状态规避了外在束缚,是真正走向了独白的世界,在与自己的对话中,咀嚼他者,反思自我,有利于让人从知识的自我建构走向思想的自我建构。
正如《星辰的侧影》书封上所言,“保持对人的关怀”是教育者的底线,“寻觅历史烟尘里的精神刻度”则是一种方法,是“师者匠心”与“师者良心”的周全。
(初审/何璋 复审/曾露 终审/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