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外初中家长慧(第9期)|暑假余额不足,家长如何和孩子一起“收心”迎开学?
家长朋友们,是否一提到“收心”,您就不自觉地眉头一紧?2025年的暑假悄悄走向尾声,离开学只剩不到一周。这个时候,不少孩子可能还沉浸在假期的节奏中:早上起不来、晚上不愿睡、假期作业还没写完……我们一边担心他们能否顺利适应新学期,一边又不知该如何有效引导,甚至偶尔会因为焦虑,说出一些让孩子更抗拒的话。
其实,孩子同样也在面对开学带来的微妙情绪,有对暑假假期的不舍,也有对新学期的隐约紧张甚至抗拒。如果我们家长能先放下催促和焦虑,试着感受孩子的心情,也许,“收心”这件事,就会变得不一样。
本期,我们邀请到四川省家庭教育课题组主研成员、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双流区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棠外初中德育安全处主任袁成老师,与各位家长朋友聊聊如何用智慧和耐心,陪孩子一起“收心”,从容平稳地迈入新学期。

棠外初中家长慧(第9期)暑假余额不足,家长如何和孩子一起“收心”迎开学?
假期收心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紧急刹车”,而是一段温柔而坚定的“匀速缓冲”。家长强硬的要求和反复的提醒,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引发亲子冲突与矛盾。其实,真正的“收心”,不是突然切断所有娱乐,而是让孩子由外部的督促,逐渐回归到内心的自我管理。
一、家长先收心,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可能还没从假期模式中切换过来,却希望孩子立刻进入学习状态。家长的一言一行,无形中成为孩子的参照。如果我们自身仍处于松懈或焦虑中,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在了解中发现,部分家长在假期里也习惯了晚睡晚起,刷手机到深夜、早上晚起,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也不愿主动调整作息;还有些部分家长,一提起开学就忍不住念叨“你作业还有多少没写”“开学了跟不上怎么办”,这些话里藏着的焦虑,本质上是对孩子新学期的担忧,即担心孩子在新学期不适应、跟不上等。可越这样说,孩子越容易抵触,甚至故意与家长“对着干”。
其实,家长不妨先给自己做个“心理建设”:
1.学着接受孩子开学前的“慢热”。暑假长达几十天,孩子早已习惯了自由的节奏,想要一下子切换到开学模式并不现实。家长不妨给孩子3—5天的缓冲期,允许他们慢慢调整。
2.别把焦虑“传染”给孩子。家长可以和家人之间聊聊孩子的现象和各种担忧,但在孩子面前多说“我们一起想想怎么做好”“你昨晚比前天提前了30分钟睡觉,已经在慢慢适应”。家长的从容和积极,会让孩子觉得“原来调整状态也没那么难”,从而慢慢建立“我能做好”的信心。
二、与孩子共同复盘,让孩子主动参与
孩子抵触收心,往往是觉得自己被爸爸妈妈安排,而非自己愿意做。其实,家长不妨放下家长的架子,用平等的姿态和孩子聊一聊,开一场轻松的家庭假期复盘茶话会,效果可能会出乎预料。
1. 先聊假期的快乐与收获。家长可以先从自己的经历说起,比如“妈妈这个暑假学会了做蛋糕”,再引导孩子回忆自身的经历。如“这个暑假去游玩的时候,是不是很开心?你还学会了游泳,很厉害哦”;家长还可以问问孩子,“你在暑假看的那本漫画书,里面最有意思的情节是什么?能给我分享下吗?”这样,家长从孩子的回答里找优点,充分肯定其假期价值,让孩子感到假期有收获、有成长,给孩子传递积极情绪。
2.再聊假期小遗憾与不足。没有人的假期是完美的,家长和孩子也不例外。家长可以先主动分享自己的小遗憾,然后与孩子聊聊自己的小遗憾是什么。比如,“你有没有觉得这个暑假,有什么小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呀?”如果孩子回答说“作业没写完”“玩手机时间太长了”“我起床太晚了”等表现不好的方面,家长千万别着急批评,也别打断孩子,认真听他们说完。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反思能力,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愿意主动改进。
3.一起制定目标。根据家长和孩子的假期复盘结果,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开学前这几天要做的事。比如,整理书包、购买新文具、完善暑假作业等。家长学会让孩子根据复盘情况参与目标制定,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执行力。同时,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新学期计划,明确新学期的目标,尽量拆分为可具体执行的步骤,从而更好的实行与实现。
三、调整节奏,帮孩子慢慢找回规律感
开学前,家长常常希望孩子立刻恢复到上学作息,采取强行切换管理模式,只会让孩子更抗拒。我们知道,不少孩子在假期里的作息、学习节奏往往比较松散,开学前最需要的是循序渐进地回归生活与学习规律。
1.作息慢慢调
从现在起,家长不必要求孩子立刻恢复上学作息。可以每天提前15—20分钟睡觉和起床,逐步调整生物钟。比如今天11点睡,明天就争取10:40睡,逐步接近上学的作息。早上起床后,孩子可以像上学时一样整理房间、吃早餐,慢慢熟悉开学后的晨间流程,生物钟也会悄悄调整过来。
2.给“学习”留个轻松的位置
家长别在开学前一上来就让孩子刷题、背课文,那样只会让孩子更排斥学习。可以先从简单的任务入手,如和孩子一起对照作业清单,看看还有哪些没完成,帮他们理清思路;或者带孩子去附近书店,让他们选一本喜欢的课外书,每天读半小时。同时,家长可以慢慢减少孩子看电视和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比如和孩子约定“今天比昨天少玩15分钟手机”,而不是直接禁止。这样孩子能慢慢适应坐在书桌前的感觉,从娱乐状态自然过渡到学习状态。
3.做开学加点仪式感
开学前,我们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小小的仪式感,帮助孩子在心理上重视开学,又不会觉得压力大或焦虑。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开学物品,带孩子去买笔记本、笔、尺子,或者一起打扫房间、清洗书包和水杯等。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慢慢意识到“开学要来了”,心里也会悄悄充满期待。
四、特殊情况巧应对,耐心化解孩子开学焦虑
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更强烈的开学焦虑,一说开学就哭、不愿意出门,甚至说“我不想上学了”。面对孩子这种情况,家长先别着急批评,更别强迫孩子,多一点耐心和方法,才能帮孩子化解焦虑。
1.先共情再倾听。比如,“妈妈感觉你好像有点担心开学,是不是有什么担心的事呀?能和我聊聊吗?”“其实,爸爸小时候开学前也有这样的情绪”等。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才愿意说出心里的想法,从而利于家长找到孩子焦虑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
2.及时寻求帮助。如果孩子出现的问题已经超出家长的解决范围,可以及时与班主任或学校的心理老师沟通,家校一起努力,能更专业地帮孩子疏导情绪,让孩子尽快调整过来。
家长朋友们,教育是慢的艺术,收心也是如此。它不是让孩子立刻从玩切换到学,而是帮孩子在心理和行为上慢慢过渡。当我们用有效陪伴代替各种催促,用积极鼓励代替焦虑,用智慧的方法代替简单的说教,我们便能和孩子一起,稳稳地接住这个夏末的过渡,满怀期待地拥抱充满希望的新学期。
最后想对家长们说:不必追求“完美收心”,只要孩子在开学时能带着轻松的心情走进校园,对新学期有一点点期待,就是好的开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带着这份期待,从容地向新学期出发吧!
(初审/袁成 复审/曾露 终审/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