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文/方嘉仪 图/王敏时间:2025年7月1日 浏览数: 打印

  近日, 棠外附小六(9)班学生谢诗琀以《经纬织就千年韵,锦绣壮乡入梦来》为主题,在六年级师生中开启了一场沉浸式非遗文化讲堂。这场由学生主导的文化分享,通过五大板块串联起壮锦的千年经纬,让传统织锦艺术在校园中焕发新生。

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讲堂以一段“锦绣广西”主题视频开篇,镜头中穿梭的壮锦与蜀锦、云锦、宋锦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锦”的历史地位徐徐展开。谢诗琀介绍道,这门传承千年的织造技艺,不仅是壮族文化的活态载体,更以太阳纹(光明使者)、青蛙纹(丰收预兆)、凤鸟纹(吉祥象征)等自然图腾,勾勒出少数民族独特的审美哲学——那些对称的几何图案里,藏着壮族先民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祝福。

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在“匠心工艺”板块,谢诗琀展示了壮锦传统织造工具的复原图,详解从棉麻染色到经纬交织的完整生命周期。当讲到守艺人世代坚守的故事时,现场师生无不被“指尖上的非遗”所震撼。更令人惊喜的是,她还呈现了壮锦在当代的创新实践:从传统被面到现代服饰、家居饰品的转型,让古老纹样在背包、丝巾等新载体上重焕光彩,印证了“传统不是束之高阁,而是流动的传承”。

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讲堂尾声的趣味问答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壮锦的三大吉祥纹样是什么?”“现代壮锦文创有哪些新形式?”等问题引发学生们争相抢答。现场此起彼伏的回答声与欢笑声中,非遗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体验。当谢诗琀为答对的同学送上自制的壮锦纹样书签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恰如千年织锦在经纬交错间折射出的时代微光。

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经纬织就千年韵 锦绣壮乡焕新彩——棠外附小六年级学生讲堂解码壮锦非遗魅力

  本次讲堂的意义早已超越知识分享——当10后少年用PPT解构古老织锦的密码,当壮族纹样出现在小学生的手绘笔记里,非遗传承正以最鲜活的方式,在下一代心中埋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正如谢诗琀在结语中所说:‘我们触摸的不只是锦缎的经纬,更是千年来中国人对美的执着追寻。’这堂由孩子主讲的文化课堂,或许正是传统与现代最动人的‘织’遇。

  (初审/肖雪玲 复审/宋伟 终审/苏宇)

〖信息来源: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