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外初中家长慧(第8期)|期末考试来临,家长如何助力孩子轻松迎考?

文/张春 图/刘璐 时间:2025年6月24日 浏览数: 打印

  期末考试的脚步近了,不少家长们也开始出现了焦虑——看着孩子紧锁的眉头,想帮忙却不知从何下手,想安慰又怕说错话。确实,在这个特殊时间里,如何给予孩子恰当的支持与帮助,成为了不少家长朋友们的困惑。本期,我们邀请到双流区“二星章”中队辅导员、双流区名班主任工作室学员、棠外优秀班主任张春老师,一起来和家长聊聊这个话题,帮助家长们成为孩子备考路上的“最佳合伙人”,让考试不再是战场,而是见证成长的小站。

本期嘉宾:张春

棠外初中家长慧(第8期)|期末考试来临,家长如何助力孩子轻松迎考?
棠外初中家长慧(第8期)|期末考试来临,家长如何助力孩子轻松迎考?

  一、心态调整,把考试变成 “闯关游戏”

  1.用理性对话化解期末压力

  晚餐后,家长与孩子闲聊时可以说:“这次期末就像一次‘学习技能闯关测试’,看看哪些知识点掌握得像‘满级装备’,哪些还需要‘升级强化’。我们可以一起列个‘装备清单’,针对性提升呀。”

  另外,还可以与孩子交流 “知识点掌握”“解题速度”“应试心态” 等方面,了解了解目前孩子的困惑、困难,便于家长真实了解问题,从而协助分析薄弱项,帮助孩子建立“考试是查漏补缺”的理性认知。

  2.用阶梯进步替代模糊期待

  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这是正常的心理期待,但如果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努力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则不仅会给孩子额外造成压力,也会让自己十分焦虑,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家长需要做的,应该是与孩子翻翻近期的作业本,看看做题的正确率,并根据孩子的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共同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

  3.用具体成就替代横向比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学习节奏。家长们避免将孩子与他人进行不恰当的比较,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该用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比如,可以指导孩子在每天睡前记录3件与学习相关的成就事件。比如,“今天独立解出了一道一直不太清楚的数学压轴题”“英语听写错误率比上周降低了30%”“主动向老师请教了物理电路图问题”…… 这样,当孩子翻开自己记录的“成就事件”时,会更有信心和底气。​

  二、“三变”转换角色,做好后勤工作

  1.变“监督者”为“合伙人”

  让孩子感受到被照顾和支持,而不是被监督。重点是提供便利,减少干扰。

  环境保障:主动整理一下孩子的书桌,确保光线充足、整洁。准备一些健康的零食(水果、坚果)和温水,放在孩子方便拿到的地方。默默做,不邀功。比如:“妈妈看你复习辛苦,切了点苹果放旁边了,渴了记得喝水哦。”

  作息协调: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一个大致的复习和休息时间表(包含睡眠、运动、放松时间),坚持劳逸结合的原则。

  2.变“指挥”为“顾问”

  引导而非命令: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别急着给答案或批评。家长可以这样问:“这个知识点你觉得哪里卡住了?”“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帮你查资料或者一起梳理思路吗?”这样,家长就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引导孩子学会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

  聚焦“小目标”: 帮助孩子将庞大的复习任务拆解成一个个清晰、可达成的“小关卡”。完成一个小目标后,家长要及时给予具体肯定。另外,家长还可以提醒孩子准备一些便利贴,让孩子把“今日小目标”写下来贴在书桌上,完成一个划掉一个,增加成就感。

  3.变“教练”为“陪练”

  当孩子烦躁、沮丧时,家长可以先共情情绪,比如,家长们可以这样与孩子对话:“复习科目有点多,加上天气确实比较热,如果是我,我可能也会比较烦躁。走,我们下楼散散步”“没事,累了就休息一会吧”等。

  三、用成熟表达传递支持

  1.远离唠叨指责

  家长们可以用发现美的眼睛去找孩子的闪光点,并且用具体细节真诚表扬。比如,“今天你主动安排复习顺序,很有条理!”“错题本整理得真清晰”“背诵语文古诗比以前更主动了”……

  2.杜绝传递焦虑

  作为家长,我们应积极地向孩子传递信号—“生活不只有考试,家永远有温暖。”比如,家人一起吃饭时,约定“禁谈学习”。可以聊聊身边的趣事,或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培养孩子“多角度论证”的思维方式。

  3.丰富表达方式

  考试前夕,家长们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孩子按平常节奏作息,不熬夜突击。另一方面,家长不要孤立分数期望值或单一将分数与暑假安排相挂钩。另外,家长们要注意,考后切忌问“考得如何”,而是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等,与孩子一起沟通交流,帮助孩子更好的分析问题与原因。

  【温馨备忘录】

  闭上催促的嘴,睁开观察的眼,伸出支持的手,敞开接纳的怀。

  您只需做到:

  当“定海神针”:您的情绪稳定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关注“小目标”:每天完成3个便利贴任务,比突击到深夜更有价值。

  制造“小温暖”:一个苹果、一张纸条、5分钟散步,都是无声的力量。

  牢记“长期主义”:期末是驿站,亲子关系与孩子的心态健康才是终途。

  各位爸爸妈妈们,期末考试的焦虑,其本质是对未知结果的忧虑,但这份担忧不应成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青春期的考试不仅是知识的检验,更是孩子建立自我认知的重要契机。当家长用“成长型思维”替代“功利化期待”,用“伙伴式陪伴”替代“监督式管理”,会发现孩子眼中闪烁的自信光芒,远比成绩单上的数字更值得喝彩——而这份从容面对挑战的勇气,正是他们未来人生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初审/张春 复审/袁成 终审/苏宇)

〖信息来源: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