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外初中家长慧(第1期)|考试之后,如何与孩子聊成绩之“孩子‘考砸了’,家长如何助力?”

文/袁成 图/刘璐时间:2025年1月16日 浏览数: 打印

  又到期末考试时间,每次考完试,孩子的成绩总是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弦。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学业成绩往往是他们自我认同与外界评价的重要标尺之一,父母对待成绩的态度也一定程度会影响他们学习的信心。

  当孩子期末成绩不理想时,甚至“考砸了”,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本期,我们邀请到成都市“蓉e家长”首批指导服务教师、双流区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棠外初中德育处副主任袁成老师,一起来和家长聊聊这个话题,为各位家长提供一些建议与思考。

  本期嘉宾: 袁成

棠外初中家长慧(第1期)|考试之后,如何与孩子聊成绩之“孩子‘考砸了’,家长如何助力?”

  孩子“考砸了”,家长如何助力

  一些家长尤为关注孩子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并把成绩作为孩子是否努力、是否优秀的评判标准。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带着沮丧的心情告诉你“考砸了”的时候,家长的反应和应对方式将深刻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及学习动机。

  一、管理情绪,及时疏导

  知道孩子考差了,一些家长常常不自觉出现生气、失望等情绪,会批评、指责孩子,甚至做出各种惩罚行为,引发严重的亲子矛盾。

  面对孩子考试失利,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过度反应。

  首先,家长应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被负面情绪带节奏。家长要全面地看待孩子的成长,认识到每个孩子是有差异的,有各自不同的优点,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客观接纳孩子目前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避免陷入负面情绪之中,也避免做出冲动的举动。

  其次,家长还要观察、理解孩子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包袱”。同时,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避免和孩子因成绩问题发生正面冲突,为后续的问题分析营造良好的亲子沟通氛围。

  二、理性分析,合理归因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其影响因素较多,家长应把成绩作为教育分析的工具,客观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之处,不随意评价孩子,更不能因为一次考试结果就给孩子贴上“失败者”“不聪明”的标签。

  作为家长,可以先从自我反思做起,反思家庭氛围、教育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从中分析做得好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给孩子树立好榜样,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同时,家长可以找合适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与孩子一起客观分析其他原因,如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上课状态、作业情况、复习方法等,从中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便于往后的改进;对试卷中的错题,逐一分析丢分的原因,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家长应智慧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孩子一起合理归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制订计划,重新出发

  期末考试是一个学期的阶段性测评,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学习情况,便于及时查漏补缺和调整往后学习计划等。家长可以先让孩子根据分析结果自主拟订寒假计划,再结合实际,帮助孩子适当调整、完善计划。同时,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主动联系薄弱学科的任课教师,请老师给予一定的意见及建议,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提升策略。

  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查阅资料、一起开展体育锻炼、一起谈谈收获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支持。如果孩子在落实计划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家长不要急于评价与指责,可以与孩子聊一聊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计划进行调整、完善,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家长应以商量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并阶段性地进行反思、调整,从中找到更优的学习方法,真正提升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最后,我们需要提醒各位爸爸妈妈们,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考试成绩只是对孩子某一阶段学习情况的一个反映,而不是对孩子全部的评价。成绩不该充当孩子成长道路的“宣判书”,更不该成为亲子关系恶化的“肇事者”。其实,孩子的成绩会有所波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孩子聊成绩时,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父母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质、性格来调整具体的方式,从而让孩子有信心去面对挑战与困难,也更愿意去调整和提升自己。

  (初审/袁成 复审/曾露 终审/苏宇)

  

〖信息来源: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