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又一个“世界无烟日”到来了。世界卫生组织选定这样一个日子——每年国际儿童节的前一天——做禁烟宣传意味深长:提醒人们注意烟草对儿童的危害。
有资料显示,我国烟民的平均年龄在不断降低,初始吸烟的年龄1996年比1984年提前了3岁,年龄最小的烟民竟只有7岁!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孙江平博士曾对186所中学的11957名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有22.5%的学生尝试过吸烟,开始吸烟的年龄平均为10.7岁。
是什么诱惑着青少年吸烟呢?不久前,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开展了一次历时6个月的禁烟宣传和调查活动,共计有20余万少年在纸上或网上参加了调查、论坛或其他形式的活动。
3万多份对10岁到19岁的中小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反映出,84.5%的少年儿童都能认识到吸烟对吸烟者本身和被动吸烟者有害,还能造成空气污染。有44.8%的被调查者认为,“受周围的人包括同学、家庭、社会的影响,从而由被动吸烟者变为主动吸烟者,是青少年吸烟的最主要原因”;还有不少学生吸烟是“出于好奇,想尝试一下吸烟时如何从嘴里喷出烟雾,吞云吐雾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有的是“为了增添个人的魅力”,因为吸烟才更有男人味儿,更“酷”。而只有5.6%的学生认为青少年是迫于学习、生活压力才吸烟的。
的确,模仿学习是处于成长期中的孩子获取各种知识和能力的一种途径,周围人的行为很容易使他们形成自己的新行为。去年广东医学院对广州某大学10个系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也为此做了旁证。在那次调查中,“吸烟者”被定义为“每周至少吸一支烟制品,连续长达3个月的人”,有93.33%的大学生承认最初抽烟是受他人影响,其中受同学、朋友影响的占64.29%,受公众人物影响的占12.5%。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初次吸烟的年龄高峰是在高中阶段。因为这段时期产生了叛逆心理,辨别是非的能力又不够强,还往往会感觉生活无聊,于是“能消烦解闷”的香烟便钻进了他们的生活。同时,影视媒体上的很多“酷”男人形象无不和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形中给了少年儿童审美观、价值观以一种导向。还有,目前许多烟草广告在赞助体育活动时虽然不是针对青少年,但这些体育运动或活动对青少年有巨大吸引力,他们很容易将力量、速度、乐趣、刺激和成功与烟草相关联,从而将吸烟视为一种时尚。
值得注意的是,在孙江平博士的调查中显示出,有83%的吸烟学生都没有因为年龄小而碰上买不到烟的情况。
我国早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对控制吸烟和烟草广告进行了限制。但生活中成人和社会环境能够引导青少年行为的因素太多,再加上如果家庭和学校不进行及时的教育宣传,使青少年在不能全面认识吸烟危害的情况下就吸上了烟,那就是我们成年人的失职!作为社会,如何在方方面面为青少年创造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条件,这个提了多年、已经成为口号的问题,在今天仍然还是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