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要造就诺贝尔级别人才
北京大学纳米中心成立三周年 站在纳米科技世界竞争的起跑线上 北大要造就诺贝尔级别人才 《北京晚报》 2000年10月27日   时间:2000年10月28日 浏览数: 打印

  27日上午,包括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王大珩、彭桓武和陈能宽在内的20多位院士及近百名教授、研究员聚集北大,纪念北大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三周年。而此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已宣布:当前美国政府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第一优先计划就是“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从本月起,美国政府将单独为纳米科技研究追加经费4.97亿美元,日本政府和英国政府也于近期相继拨出3.5亿美元和3.8亿美元的研究专款。针对纳米科技世界竞争的新形势,北大纳米中心今天宣布:力争造就未来诺贝尔奖一级的纳米技术国际著名学者并争夺到我国在该领域的知识产权。

  根据1996年国际学术界提出的“莫尔定律”,每18个月微电子集成电路上的芯片集成度要增加一倍,这一规律在过去的20年和将来10年都能适用,但到2011年,微电子原件的尺度将小到物理极限,传统材料将不再适用,由此,近年来伴随寻找新材料、开发新技术的潮流,纳米科技应运而生。1997年9月27日,北大正式组建纳米中心,1998年即承担了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纳米电子学基础研究”,1999年,参与了我国国家基础研究的973项目“纳米材料研究”。过去三年中,北大纳米中心承担的国家研究任务还包括科技部攀登B项目的“电子光子型信息存储材料的研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发展近场技术、研究大分子体系特征”等,并取得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丁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