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新站区组织了一场“红领巾”心向党的歌唱比赛,令人尴尬的是,不少少先队员偏偏忘了佩戴红领巾。“红领巾不仅在少先队员出席大型活动时必须佩戴,平时每天都要佩戴。”新站区教育少先总队辅导员陈富胜告诉记者,“目前学生中存在一种普遍心态,一、二年级很在乎红领巾这种荣誉,到了四年级以后,学生们就对红领巾的感情变得淡漠起来,佩戴红领巾仅仅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明天(10月13日)正是少先队建队54周年纪念日,人们常用“红领巾”来称呼少先队员。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的象征,它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天天戴着它,是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怀念和尊敬。记者采访发现,许多少先队员根本不清楚少先队建队时间,不少人连佩戴红领巾的意义也答不出来。
章明今年上五年级,他说自己上一年级时加入少先队的,非常高兴,因为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随着每年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加入少先队,那种高兴劲和荣誉感慢慢就淡了,现在班上所有同学都是少先队员。“你知道佩戴红领巾的意义吗?”记者问。他想了一会,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记不清了。”“为什么要天天戴红领巾?”“在学校里老师要检查,没戴要被批评,出了学校还有十几个‘小警察’在盯着。”“如果有一天学校不检查了,你会自觉地每天戴红领巾吗?”想了半天,他给出个答案:“反正戴习惯了!”同样的问题抛给其他少先队员时,有的孩子干脆说:“不检查当然就不戴了!”
红领巾为何不再成为孩子心中的荣誉?记者在不少学校采访时发现,“红领巾”正变成中小学生的代名词,而不是少先队员的象征,学校对红领巾的意义宣传也不够。学生只要各方面表现都还可以,少先队迟早都会加入的,这对孩子来说已不是一种最光荣的奖励。而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孩子追求的荣誉是成绩要前3名,比较的是唱歌、弹琴、画画这些才艺会几样,攀比的是吃喝玩乐。孩子对红领巾的淡漠正是一种集体责任感的缺失,反映出的是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