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起,大学毕业生分配将由过去学校发《派遣证》改发《报到证》,这意味着大学生由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招统分,改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国家不包分配、毕业生自主择业。据了解,今年除少量国家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外,其余绝大多数都须自谋职业。毕业分配的严峻形势,也给在校大学生敲响了警钟,不但改变了他们以往满足于在校“60分万岁”的优哉游哉的生活方式,也使得他们的暑假生活变得不再轻松。
实习:有心者的选择
实习,以往都是学校为高年级学生安排的,目的是让他们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有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如今,为了让学生较早地接触社会,培养自己的能力,激发在校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自主择业的需要,有些学校从第一个暑假起就鼓励学生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这一措施得到一些同学的响应。在石家庄一所学院学习经营管理专业的大一学生崔蕾,暑假回家后就到717寻呼台营业部实习,虽然这个工作与真正意义上的经营管理还有不短的距离,但她开始了解到作为一个营业员与顾客的关系,也获得了展示和锻炼自己口才的机会。在某学院学习影视制作专业的大一学生陈淼,大学第一个暑假选择到电视台实习。虽然她们与应届毕业生相比还显得有些稚嫩,但却都表现得十分真诚和勤奋。
自考:有志者的选择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逐渐打破过去那种一张文凭定终身、一个专业定终身、一个单位定终身的传统,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要适应将来就业的需要,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层次,必须多学一些本领。因此,不少在校的专科生考虑要“专升本”,许多本科生也考虑通过自学考第二学历或研究生。唐山师专政教专业的张丽宏,大一就报了河北大学法律专业本科的自学考试,第二学年准备考政治学原理、行政法、法律思想史三科,她利用暑假攻读这三门课程,以免开学误了“本行”。与今年“减负”后中小学生欢快、轻松的暑假生活形成反差的是,不少大学生在暑假主动自我加压。
打工:求实者的选择
在校期间打零工,是许多大学生有过的经历。大学生打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不得已的选择。大学生打工,有的是为了锻炼自己,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的是想通过打工挣点钱减轻家庭负担,实现“自食其力”;有的是为了所学专业的需要,增加社会生活积累,等等。暑假的到来,给他们打工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北京某大学一张姓唐山籍的大学生第一个暑假没有马上回家,而是选择到京都一家“酒吧”打工。她在电话里对笔者说:“不必谈‘吧’色变,其实来‘酒吧’做客的并不都是酒徒色鬼,也有品味相当高的人。关键是在与各种顾客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分辨真善美,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住自己。在付出一定的劳动的同时也得到一定的实惠,挺让人心动的。”在河北理工学院、唐山师专校园外,可以经常见到以选择家教作为打工内容的大学生们。据他们反映,由于中小学生“减负”,请家教的明显少了;同时受供大于求的影响,报酬也降低了,一般一小时10元。家在河北迁安市的赵秀芹,假期只回家几天就返校了,她说:“我现在只受聘一家,教一个学龄前儿童简笔画。只要有人聘,钱少点也比没有好。”
读书:求知者的选择
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现在社会上的流行语是:“知识就是资本。”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激起了大学生们求知的强烈欲望。读书,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暑假正是读书的好时候。家住唐山市新区的河北大学新闻系学生张旭,是班里出了名的“书迷”,放假回家前,她从校图书馆借了一大摞专业课以外的“闲书”,准备在假期里美美地看一阵。如今,许多大学生都不再把暑假视为休息的时间,而是将它视为“充电”、“加油”的“第三学期”。暑假期间,走进唐山市图书馆阅览室,看到的几乎全是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读书风、求知风,使学子们无暇顾及天气炎热,不知不觉中渐入“心静自然凉”的佳境。
诚然,除了上述选择外,也有一些大学生选择了出外旅游、走亲访友、学习微机、坐镇网吧、休闲在家的。总之,如今的大学生暑假生活的确是丰富多彩的。透过这丰富多彩的选择,我们可以感悟到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民族的希望、祖国的前途。
河北大学 施 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