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斯拉夫政权更迭,江山易主,西方日益深入地渗透南斯拉夫的政治、经济,前总统米洛舍维奇的命运也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最近,西方对南的压力不断加码,以经济援助和回归国际为条件,压南政权向联合国设在海牙的前南战争罪行国际刑事审判庭引渡米洛舍维奇等一大批塞族战争罪嫌疑犯。南国内外媒体都在风传南屈于西方压力,已将米软禁的消息。那么,米目前的境况到底如何?他最终会被引渡到海牙吗?
米氏被软禁究竟是真是假?
最早说米洛舍维奇被南联盟警察软禁的是俄罗斯报纸《独立报》。这家报纸1月30日称,南斯拉夫对米洛舍维奇的逮捕是效仿俄罗斯———总统因国务前往国外,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解释。该报纸称,南总统科什图尼察早先反对将其引渡,后在其执政联盟内部,特别是塞尔维亚总理金吉奇的压力下,被迫同意将其软禁。
此消息引起南媒体的广泛关注。尽管俄报第二天承认前日消息有误,并解释说“根据从贝尔格莱德来的最新消息,米氏并未被逮捕,向海牙引渡他的问题还未列入南政府的议事日程”,但在2月1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南斯拉夫记者对米氏的近况仍表现出异常的兴趣,追问塞内务部长米氏是否已处于警察24小时不间断的监视之下,内务部长答曰“你们可以这样认为”。不知是记者理解的偏差还是急于发稿,当晚及第二天的南、塞大小报刊和广播电视关于“米氏被软禁”、“米氏被置于警察的全天监控之下”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细心的读者在仔细研读了塞内务部长的全部答话后,就会感觉到他的本意并非记者们所云。这位部长称:“目前米氏仍住在贝尔格莱德代迪涅的南总统官邸”,“官邸由军队守卫,米氏个人安全由塞内务部警察负责”……他还说:“对米氏的调查由共和国有关机构负责,为米氏设警是为了提防那些贪图西方对米氏高达500万美元的重金悬赏铤而走险的人。”
2月3日,米洛舍维奇在接受一家意大利报纸采访时表示,设在海牙的国际法庭是一个“不道德的、非法的机构”,并否认自己在当政期间有过任何过错。他表示,“现在,新政府正在用审判罪犯的司法程序威胁我,这些都是他们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炮制的。他们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寻找我在国外的银行帐户。但事实上,我在国外根本就没有银行帐户。在我一生中,惟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我的薪金,这就是我财产的全部。”
同日晚南斯拉夫几家电视台播放了米氏参加会议的镜头,尽管他讲话慷慨激昂,情绪有些激动,但并未失态。
有人想借黑帮之手谋杀米氏
对米洛舍维奇被软禁的消息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他领导的塞尔维亚社会党。该党副主席达契奇坚决否认米氏被软禁的消息,称米氏仍正常行使着该党主席职务,还说塞内务部警察已多年负责对米氏的警卫,在这一问题上没有任何变化,他说如果将米氏送上海牙法庭的话,那将是全塞族人民的耻辱。
2月3日,由米洛舍维奇出席并主持的塞社会党高层会议强烈谴责执政联盟领导人与海牙法庭合作,从而为北约凶手开脱罪责。会议号召其成员有组织地与当前的政治独裁现象进行斗争。
几乎与此同时,南左翼党总部委员武契尼奇指责塞尔维亚执政联盟部分领导人企图借助黑帮“绑架和暗杀米洛舍维奇”,并有板有眼地披露了A和B两种方案。他说,A方案由塞司法部长巴迪奇和执政联盟领导人之一恰纳克负责实施,计划组织三个小组,第一组负责绑架米氏后送至南斯拉夫-匈牙利边境,然后由两个组接力转送至海牙。B方案又称“乡巴佬”方案,即由恰恰克市长伊利奇组织实施,设计用狙击手枪杀米氏。他要求立即对该计划的组织者南联盟副总理拉布斯、塞司法部长巴迪奇等人立案侦查。塞议会社会党议员团团长伊夫科维奇对此义愤填膺,称人数众多、组织严密的塞社会党有能力对付任何背叛行为,保卫自己的主席米洛舍维奇的安全不受侵犯。他同时号召全国公民不允许西方强权者利用内奸实现其血腥目的,因为这不是保卫一个人的事,是捍卫民族尊严和自由的大事。
米氏价值一亿美元
不管米洛舍维奇被软禁是否属实,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西方在米洛舍维奇下台后与新政权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他们开始在战犯问题上对南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1月下旬海牙法庭女检察长蓬特访南,要求科什图尼察向海牙引渡米洛舍维奇,遭到拒绝。随即,美国和欧盟都向贝尔格莱德发出了明确信号:米氏必须在海牙受审,南与海牙的合作要与对南的经援挂钩。2月初来南访问的美国参议院代表团更是直言不讳:美国即将给南的一亿美元援助的重要前提就是南与海牙刑庭的合作。如果在3月31日美国议会审批这笔援助时南还未将米氏移交海牙审判,南很可能失去这笔援助。美国人进一步解释说,南与海牙的合作不仅仅是引渡米氏,还包括波黑塞族共和国军队前司令姆拉迪奇将军及其他所有被海牙起诉的塞族人。
南报评论说,美国压南的筹码绝不仅仅是这1亿美元,还包括对南急于加入国际金融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等。不久前南人民银行行长丁基奇访问世行时被告知,他们有意尽早吸收南斯拉夫加入世行并提供经济援助,但这取决于美国当局的态度。南目前正在与上述两组织谈判,希望能减免南高达117亿美元外债的一部分。南联盟政府主管经济的副总理拉布斯视此为其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认为如果谈判破裂,国家将很难在如此重负下有发展机会,招商引资恐成天方夜谭。难怪他一再敦促米洛舍维奇应像波黑前总统普拉夫希奇那样向海牙自首,不要成为西方对南援助的桎梏。
堡垒能从内部攻破吗
面对西方在战犯问题上的“胡萝卜”战术及潜在的经济制裁的“大棒”战术,处于经济困境的南斯拉夫内部意见分歧严重。塞社会党及其支持者严厉谴责与海牙合作的行为,声称准备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南执政联盟内部情况复杂,大致有三种意见:以南联盟总统科什图尼察和联盟总理日日奇为首的一派认为,海牙法庭工作不公,是针对塞族人而开,米洛舍维奇违犯南、塞法律的罪行可由塞审判机构审理,不能违反南宪法向海牙引渡米氏。以塞尔维亚总理金吉奇为首的一派则主张,塞应立即修改有关法律,起草与海牙合作法,立即对米氏进行司法调查,先在国内审判,数月后再移交给海牙。以南联盟副总理拉布斯、塞司法部长巴迪奇为首的一派则声称,应立即将米氏及一切海牙起诉的战犯送交海牙。在南内部不一致,而且反米氏势力较强的情况下,米洛舍维奇的最终命运看来凶多吉少。
西方为何穷追不舍
南媒体分析认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对已丧失政权的米洛舍维奇等“战争嫌犯”仍穷追不舍,坚持由海牙对其进行审判,自有其深层考虑。第一,这样可彻底摧毁米氏势力,消除其东山再起的可能性。第二,可永久性地为北约轰炸南联盟正名。第三,可为控制南联盟及整个巴尔干创造良好条件。因此,西方可能会拒不在其现有立场上退让。
而南政权则着实面临着两难的抉择。移交米氏等“战犯”,不仅等于承认北约轰炸南联盟合法,永远失去要求北约赔偿战争损失的理由,而且还可能引起社会和政局动荡。但如不移交,好不容易与西方修好的关系可能毁于一旦。如何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南新政将面临其上台四个月来最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