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深圳虚拟大学园迎来了一岁“生日”。一年来,大学园为深圳培养高层次人才800多名,引进高科技成果60多项并在深实现产业化,成为深圳人才源和成果源,对深圳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虚拟大学园现有34所全国著名高校、17所网络成员院校。这所全国首创的“大学”一开始就积极探索大学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新路。
一年来,虚拟大学园在深圳招收硕士生800多名,成为为深圳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名校”。同样是培养人才,与过去相比,虚拟大学呈现出四个新特点。一、规模扩大、专业面广。虚拟大学园成立前,各大学在深圳的人才培养学科较为单一,多以MBA、法律等人文学科为主。虚拟大学园成立后,紧紧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发挥各校学科优势,开展了计算机、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金融管理、世界经济、工商管理、药学专业、旅游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等10多种专业的培训,理、工、文、管、医并举。二、从单一办学到联合办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今年8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签订了在深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三校统一招生、统一入学考试、统一教务管理;合作培养、互选课时,相互认定。(三、到企业办学,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各校纷纷与企业联手办学,有的在企业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工程硕士点,有的建立研究生实习基地,共同培养研究生。有的学校还办不同类型的学习班,为企业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四、引进国外智力资源,促进国际学术交流。17所著名院校加盟深圳虚拟大学园,促进了虚拟大学园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国外智力的引进。
虚拟大学的成员院校不仅来深圳办学,而且带来大批科研成果来深圳产业化。有的是与深圳企业合作成立高科技企业,有的成立独资企业。据介绍,清华大学三维成像及快速成型、灯盏花系列药品等30多项科技成果已在深圳实现产业化;复旦大学智能卡、西安交大的快速成型工艺、中国药科大学的国家一类新药关附甲素、东南大学的太阳能夜光显示、华中科技大学的纳米材料等众多的项目在深圳相继投产。香港科技大学的14项成果也开始在深港产学研基地开始孵化。不仅如此,虚拟大学园的成员院校一批有实力企业如北大方正、北大青鸟、清华同方等也纷纷进入深圳,带来的科技成果开始产业化。为了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虚拟大学园管理服务中心先行租用了2200平方米场地,提前启动了孵化器的运作。成员院校反映强烈、报名踊跃,湖南大学等多所院校专程来深申报科研成果,共有18所院校申报了63个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