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是电子毒品吗?孩子为啥把网吧当成家
2002年5月14日    时间:2002年5月14日 浏览数: 打印

  

  引子:虽然网吧给人们提供了快捷的信息和崭新的交流平台,但网吧另一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近来,青少年因痴迷网吧得病、离家出走的事件频出,有的甚至因上网过度致死。活生生的事实让人们再一次把视线投向网吧。

  网吧“网”住少年郎

  “孩子已经8天8夜没回家了,连个电话都没有”昨晚,家住海淀的张女士哭泣着告诉记者。张女士的儿子小伟今年15岁,上初二,自从4月19日晚离家去网吧后,再也没回来过。“都是被网吧给害的,这些网吧简直是电子毒品!”张女士痛恨地说。

  据张女士说,自从她家购买电脑后,小伟就成了电脑游戏迷。《半条命》、《传奇》……一到周末,他就通宵达旦地玩。张女士劝也劝不住,一气之下,到电话局把电话停了。家里没地方玩,小伟就去泡网吧,除了疯狂地玩电脑游戏外,还迷上了网上聊天,整天在网上找网友。有一次,张女士去网吧找他,见他正戴着耳麦和人高声“对骂”,把张女士吓了一跳,里面传出的一些污言秽语,连她听了都不禁脸红,可儿子却一副不在乎的样子。更让张女士不安的是,小伟自从迷上网上聊天后,人也变了,跟家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就知道忙着去“泡吧”,成天也不回家。4月19日晚7点多,小伟跟张女士要了20元钱,拿着张女士的手机就出了门,谁知这一去就没回来。

  这几天内,张女士和丈夫把北京城内的所有网吧几乎都翻遍了,也没找到他。几天下来,张女士急出了神经衰弱,夜夜睡不着觉,刚到50岁的丈夫也苍老了许多,头发几乎全白了。“现在我天天守在电话机旁,对着他的照片流泪”张女士边说边细心地擦去儿子照片上的灰尘,“他爱穿的白背心和两身校服,我都给洗好了,他怎么还不回来啊?”

  “全方位”网吧吸引少年

  像小伟这样沉溺于网吧,几天几夜不归的孩子不止他一个。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仅因“泡吧”发展到离家出走的新闻就有近20条。本报3月8日也曾报道过一名14岁的少年3个月内出走了3次,出走后就流浪在网吧里,饿了吃面包,渴了喝饮料,困了就在电脑旁睡觉。网络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让人奇怪的是,这些孩子为什么把网吧当成了家?

  “在网吧能够自由地打游戏和聊天”一位中学生脱口而出。记者随机调查了几所中学的学生,发现会上网的学生中,80%的学生上网的目的是打游戏和聊天,而网吧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晚上11点多到一家网吧找儿子时发现,还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在一位老教授说,“网吧既是天堂又是地狱”,一语道出了网吧的两面性网吧里的孩子为啥不回家兴奋地打游戏或聊天,有的孩子甚至在看一些不堪入目的画面。“从那家网吧出来后,我的心里一阵阵发紧,孩子这不是在受毒害吗?”

  自由、刺激、过瘾,这是孩子们迷恋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喜欢玩游戏的初一学生小高兴奋地对记者说:“那些电脑游戏多刺激啊,尤其是有战斗情节的,我每次都玩好久。”谈起进聊天室聊天,自称是聊天行家的小郑眉飞色舞:“在网上聊天可自由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还可以痛快地发泄。”在孩子们看来,网吧恰恰给他们提供了这种娱乐空间,他们当然乐此不疲了。

  除了网络本身的魅力外,网吧提供的吃、住、玩一条龙服务也让孩子们有了不回家的理由。据张女士说,小伟常去的那家网吧里商品琳琅满目:上网卡、饮料、食品、沙发……只要身上有足够的钱,完全可以整天呆在里面上网,不用出门。记者调查了几家网吧,发现情况确实如此。几乎每个网吧都“设施齐全”,一步到位。

  让孩子远离网吧

  孩子整天“泡吧”,不仅耽误了学习还影响了身心健康。有的孩子“泡吧”后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症状,有的甚至被夺去生命。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4月22日,南昌一高中生玩游戏时因心理过度紧张、激动而猝死。此外,有些青少年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无经济能力支付游戏费用,但又抵挡不住游戏诱惑,以致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据了解,北京目前有1900多家网吧,其中半数是黑网吧,每到夜幕降临时,这些网吧里就挤满了一张张年轻稚嫩的面孔。一系列事件表明,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对网吧的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位教育专家指出,与家长、学校沟通交流少以及缺乏其他健康有益的娱乐空间是孩子迷恋网吧的一个主要原因。网络提供的是一个虚拟的自由世界,孩子在上面可以平等对话,互相间没有隔阂,也有利于孩子发展。但是一些黑网吧为了“网”住孩子,把一些暴力、色情内容充斥其中,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危害极大。当前社会、学校、家长应该携起手来,多给孩子创造些健康有益的娱乐空间。另外,他认为要减少此类现象发生,在对出入网吧的青少年严加教育的同时,也应加强网吧管理,杜绝色情、暴力类游戏内容,并且加强网吧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