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古巴武装部队总司令劳尔·卡斯特罗对媒体宣布,从去年12月29日起卢尔德斯监听站已经不再运转,里面的设备已由俄罗斯技术人员全部拆卸完毕,目前这些设备和留守的几十名俄工作人员正等待最后撤离。劳尔·卡斯特罗还表示,等到所有的俄罗斯人撤走之后,将开放卢尔德斯监听站遗址供人们参观。至此,这一前苏联-俄罗斯所拥有的最大的海外电子监听站终于关上了它的大门。
卢尔德斯监听站曾经辉煌
卢尔德斯监听站位于古巴首都哈瓦那西南20公里处,占地40平方公里,建于1964年。当初建站的目的是为了苏联能够有效地监视美国的核试验,监督美国执行削减核武器协议的情况,这是当时美苏之间达成的核裁军协议的内容之一。但古巴的地理位置太优越了,最近的地方离美国只有90海里。为了满足与美国争霸的需要,监听站的职能后来就不仅仅是监督核裁军,而是搜集所有的信息。这里配备了最先进的电子跟踪设备,有卫星接收系统,大功率电台,以及其它高科技间谍设备,辉煌时期监听站内曾有3000多名苏军高级技术人员和军事情报专家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除了军事情报外,政治、经济和商业情报同样不放过,据美国军事专家透露,卢尔德斯能监听到白宫的所有通讯线路,就连美国金融或者商业通讯以及普通军用通讯也逃脱不掉这只“猎犬”的耳朵。卢尔德斯监听站获取的战略情报占(苏)俄情报总量的75%。
俄罗斯关闭监听站惹恼古巴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古巴在冷战时期一直处于两超争霸的前沿阵地,自身的安全压力很大。因此当苏联提出要建一座对美监听站时,古巴政府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古方不仅未向苏联收取任何费用,而且免费提供土地和其它力所能及的帮助。当然俄罗斯获取的情报要与古巴共享,这对古巴的安全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实力一落千丈,因此从1992年起断绝了对古巴的一切经济援助。作为对应措施,古巴政府也开始向俄罗斯就继续使用卢尔德斯监听站收取租金,每年2亿美元。
2000年12月普京访问古巴时,曾与卡斯特罗一起参观了卢尔德斯监听站,并且表示俄罗斯将对监听站继续投资,更新站内设备。然而时隔不到一年,普京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前夕宣布关闭卢尔德斯监听站。俄方的决定让古巴政府非常不满,因为这不止意味着收入的减少,更重要的是国家安全少了一层保障。去年底本人去古巴采访时曾就此问题与一位古巴高级官员(名字不便透露)交谈,他的话很能代表古巴人的情绪。“普京是个婊子(在西班牙语里'普京'与'婊子'的发音相近),这已经是俄国人第三次背叛我们:第一次是1962年导弹危机,第二次是1992年断绝一切援助,这一次他们又对我们进行了突然袭击”。
俄国人有自己的考虑
俄方的决定虽然让人感到突兀,但也是经过了一番利弊权衡。在政治方面,它显然是俄为改善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关系而采取的一个实质性步骤,普京选择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晤前夕宣布撤销驻外基地,无疑是为了向世界,尤其是美国,表明俄已经摆脱冷战思维。在经济方面,每年2亿美元的租金对俄罗斯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近年来,美国政府也开始把俄监听站问题与经济挂钩,200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一个决议,指出在俄罗斯没有关闭这个监听站之前,美国政府不能同意对俄罗斯所欠债务进行重组。技术方面,虽然俄罗斯对这个监听站加强了投入和维护保养,尽力维持它的正常运转,但由于多种原因,监听站仍然处于一种半瘫痪状态。此外,由于现代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这个监听站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俄军方认为,目前这一监听站的技术落后美国10年,而且相应的情报可以通过卫星系统获得。俄国内舆论也有一种观点:如果俄罗斯连国内的车臣问题都解决不了,去到遥远的地方监听美国还有什么意义呢?
关闭监听站无疑受到了美国的欢迎,但对当事国古巴的影响却不可低估。劳尔·卡斯特罗在谈及关闭的卢尔德斯监听站时曾感慨地说:“古巴原有两个外国基地,现在却还剩一个(指美国控制的关塔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