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4花开落谁家 国产品牌纷纷“竞秀”
2000年11月27日   时间:2000年11月27日 浏览数: 打印

  英特尔在国内的号召力有多大,看一眼奔腾4处理器发布会北京分会场的情景就知道了。联想、TCL、长城、方正等近10家厂商同时宣布,与全球同步推出基于奔腾4处理器的台式计算机,在相关讲话中,更是难掩对英特尔的敬意。联想电脑公司副总裁刘军在致贺词时表示,“奔腾4代的面世将发展的机遇摆在了我们面前”。

  是否是“发展的机遇”现在还看不出来,但几乎所有国内电脑厂商这回都敏锐地察觉到,现在是一次难得的“作秀”机会,借奔4处理器的“东风”,可以强有力地体现公司的市场地位。刘军的贺词中谈到,“中国的计算机厂商在第一时间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奔4电脑,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中国民族IT产业与日俱增的技术实力”;换一种角度理解,没能及时站好奔4的队,将“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你没有很好的技术实力。由此,奔4电脑成了金字招牌,“最快推出奔4电脑”成为几天来市场炒作的主旋律。联想、长城等老牌厂商自不必说,TCL、海尔、海信等新锐同样不甘示弱,甚至连浪潮、七喜、超群等厂商也迅速加入到奔4这场混战中来。

  争相热吻奔4

  中关村奔4热浪袭人,几大电脑市场都有厂家的样机展示,其惟一的使命就是让好奇的顾客们为奔4的性能心跳、为高昂的价格惊叫。

  有趣的是,大家不约而同地玩起了文字游戏,纷纷声称推出“第一款奔4机型”,既说明了这是其公司的第一款奔4机,又给消费者留下“国内首家推出”的错觉。实际上,说谁第一都可以,各大厂商为了奔4可准备很久了,样机早就蓄势待发,只等英特尔“一声令下”了。英特尔中间推迟了奔4的发布时间,更给了大家充裕的准备时间,有的厂商甚至还抽空在中关村搞了一些市场调查作为定价参考。厂商玩儿文字游戏可谓用心良苦,TCL、联想等公司的高层曾经谈到,强调“第一”的目的并非作秀,而是想说明自己是一家能在第一时间将P4这样的最新科技转化为消费者利益的企业。

  宣传完产品,还要有买家才功德圆满,电脑厂商纷纷把目光投到了消费者身上,TCL这次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早在11月19日,TCL就在亿家家网、搜狐网、天极网上发出上网订购“TCL钛金988H”奔腾4电脑的消息,消费者网上认购积极。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发布的第二天,TCL即在北京百脑汇资讯广场向第一位“TCL钛金988H”奔腾4的认购者赠予了认购证书。这一招儿果然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兴趣,很快,所谓“中国第一个奔腾4电脑拥有者产生”的新闻即刊登在多家主流媒体上,等于自发为TCL做了一次绝好的形象宣传。

  定位各有侧重

  基于不同的市场认识和产品定位,厂家的奔4电脑一般有所侧重。联想、长城、浪潮推出的是奔4商用机型;TCL、七喜、超群等推出的则是奔4家用电脑;只有方正比较特殊,也许是准备充分的缘故,一口气推出了方正商祺、方正卓越、方正美仑工作站三大系列的奔4新品。无论是商用高端、还是家用高端,厂家都认为会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谁都知道,现阶段,国内只有“少数发烧友和有特殊需要的用户”会购买奔4产品,但这依然为厂家们抢时间推新品提供了“口实”,让奔4电脑不只是公司产品线上的宣传工具,更有了点实际意义。

  “少数发烧友”的存在,使TCL等推出奔4家用高端电脑显得名正言顺。TCL电脑公司总经理杨伟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受”是一个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概念,适合“钛金988H”(TCL奔4电脑新品)的个性市场在中国肯定存在。对这点记者表示赞同,起码为了追求更完美的游戏效果,就会有一些“骨灰级”玩家慷慨解囊。

  奔4商用机自然是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用户”准备的,这批用户数量少,可购买力惊人,对于更强大稳定的多任务环境商用平台有旺盛的好奇心与购买欲望。

  奔4电脑太“发烧”

  “与全球同步推出奔4电脑证明厂家技术实力”的说法并不为过。仅以联想奔月P4机型来说,改造机箱、加装金属格网与特制风扇、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控制噪音,技术人员真是费尽心机。

  有了最快最贵的“心”,奔4电脑的一身行头也走上了“神坛”,什么高档往上招呼什么。即便是家用P4电脑,17寸或19寸纯平彩显、40G硬盘、8倍速DVD光驱、64M显存的4倍速显卡,大家与奔4“一荣俱荣”,本来奔4就贵,再“好马配好鞍”一下,整机价格一般在24000元以上,明摆着是不让老百姓用了。印象中好像也就七喜奔4电脑真准备近期多卖几台出去,整体配置没这么“金贵”,从而使零售价为19999元,与普通人拉近了些,可发烧友恐怕又不待见了。

  英特尔笑逐颜开

  奔4还并不完美,英特尔以后还会在其中的许多地方完善与升级;国外有测试大唱反调,称1.5GHz奔4名不副实,性能与PentiumIII、AMD速龙差不多;到2001年中旬,奔4才可能批量生产,英特尔还必需再把奔3坚持至少18个月,国内奔4电脑大规模销售不可能早于英特尔的时间表,“面世”与“上市”是两码事;国内大多数消费者短期内不可能有足够的购买力来拥有奔4……在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下,国内电脑厂商抢搭奔腾4处理器的快车,主要目的很明显,借奔4“作秀”,为自己的企业渲染“高科技”、“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色彩。就目前媒体与市场的反映来看,大家对这种“作秀”是认同的,尽管消费者对过于频繁的CPU升级已经感到疲倦,但仍欢迎国内电脑厂家在产品进步上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

  无论如何,英特尔仍是最大的赢家,联想、TCL们所有的举动,最后的效果都是鼓吹了英特尔的领袖地位,大多数人甚至忘记了英特尔还有AMD这么一位竞争对手。微软借在全球发布“.NET”战略,成功转移了人们对微软垄断案的注意力;今天,英特尔靠奔腾4的发布,达到了同样的效果。从9月初开始,英特尔的股票市值曾经跌了53%,如今,倒霉的日子快要过去了。英特尔的发言人表示,“我们的推进力在于,通过出售更强大的微处理器来赚钱,如果人们不想要更快的芯片,我们就赚不到钱。”显然,英特尔的观点还没过时,人们心底仍然渴望着更快芯片的面世。

  市场需求并不是IT厂商创造的,IT企业只是及时发现并满足市场的真正需求,但这条规律在英特尔身上显得很模糊,两者变成了“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困惑。可这并没有影响国内厂家对英特尔的热情与尊崇,在奔4北京发布会上,有记者戏称,国内大厂商对英特尔“谀词如潮”。这很自然,英特尔仍然垄断着市场,它打个喷嚏,国内厂家就要感冒。厂商们惟一的愿望是,让英特尔好好赚钱,自己先借机宣传企业高科形象,最后跟着英特尔一起赚钱。(晨报记者张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