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学老师假前面临“不可能的任务”
台湾消息 台湾的中学教师最近忙得快疯掉了,因为从今年开始,台湾“教育部”要求各校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元评量”,学生的每个科目只有等第,没有实际分数,最特别的是,要求各科老师都要为学生写评语(文字描述)。没想到此举让教师们怨声载道。
老师忙晕头,学生看不懂
“教育部”此举带来了两个直接后果:因为中学生每学期学习的科别有15科之多,以往的成绩单一页搞定,现在每科评语加起来就变成了厚厚一叠;另一个后果则是教师们的工作量大大增加。陈老师负责某中学全校22个班的健康教育,虽然他每周只上1小时课,但学期结束后,却要完成全校七、八百个学生的评语,“我哪来那么多的评语可以写呀!真是不可能的任务!我手都写到抽筋了!”陈老师一边写一边骂。
大部分基层老师认为,这种文字评语根本没有意义,不仅家长不能依此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而且由于成绩单上没有成绩只有等第,不同科别老师的评语也各不相同,好坏并陈,将会使学生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学得算好还是不好。
政府为评语提供“电子化”
由于为写评语怨声载道的老师实在不少,台北市政府居然为此想出一个“以人为本”的方法:委托民间机构完成了一个“校务行政数位联络网文字描述辞库表”,这个辞库表已经电子化,也为每一句评语安上一个辞库代码,老师只要在电脑上一按辞库代码,就能跳出一大串的评语来,方便又省事。
这个辞库中分成A、B、C、D4个等级,A开头的辞库代码代表优秀群,依此类推,到了D开头的辞库代码则是最差的表现。在A开头的辞库代码中罗列的评语包括:“了解政府功能,概念清晰,会运用图书馆搜集资料,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认真,能描述自己对生命价值的正向看法”等。最差的D级评语则包括:“空间概念不够明确,排斥接触生命意义相关议题,再接再厉”。
教师团体准备行动抗议
日前台湾中学一放寒假,台湾的“教师会”便接获不少中学老师打来的抗议电话,大骂“‘教育部’根本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不只增加老师的工作量,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会”称将会与“教育部”沟通,改变这个强制性方法,让学校老师自己决定用哪一种方式作为评量的标准。“教师会”还称要召开家长座谈会,明确地告诉家长们:要中学老师写评语,是多么荒谬的一件事。
(责任编辑:徐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