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的心灵健康谁来关心
最近很多媒体都对贫困生上大学予以特别的关注,但对于贫困生上大学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却少有提及,贫困生进入大学后,他们的心理能否健康成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是大三的学生,在我的周围也有不少的贫困生,不少贫困生都因为和周围环境的不适应而有心理上的不适应,轻则影响心理健康,重则导致人性的扭曲。
例如,有的贫困生因为内心的极度自卑而用外表的极度自傲来掩饰自己,他们离群索居,不参加班级活动,也不关心周围。可能是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慨,或者是对自己境遇的不满,有的贫困生对社会充满了敌视。
有的贫困生因为有社会捐助而产生了依赖。我认识的一个贫困生,有一家企业每年捐助他一万块钱,可是他却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会了上网打牌。他把每年一万块钱花得精光,却从没有寄过一分钱给他在家没有钱买油的父母!老师教育他要学会节省,企业捐助的钱也不可以随便乱花。他却理直气壮地说企业利用他来做广告,每年一万块钱是他应得的广告费。多么可怕的逻辑。
还有一部分贫困生觉得自己家里没有钱,没有背景,读完大学也难找到好工作。于是在大学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他们不去上课,也不去勤工俭学。他们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不可能有出头之日,每天哀声叹气的,宣扬读书无用论。每年的期末考试,成绩最差的一群人里头我们不难看到一些贫困生的名字。最应该努力学习的人却成为了老师口中不可救药的人。
贫困生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而且更需要心理上的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价值,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物质的匮乏是暂时的,这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去改变人生际遇;精神的贫困才是最可怕的。所以,全社会都应该来关注贫困生的精神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