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软件园信息产品生产线
我们《西部纪行》采访组到达成都后,就得知四川省已把信息产业列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号工程”。省委宣传部部长柳斌杰向我们推荐说:“成都附近的西部软件园,近几年才发展起来,势头很猛,值得看看。”
走进西部软件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无异于一座具有现代气派的新城。占地1000亩的园区内,软件开发中心、软件加工厂、开放式软件实验室、学术交流中心等主体建筑错落排列,式样新颖豪华,处处展示出主人们追求完美与卓越的理念。
我们很难想象,仅仅8年前,西部软件园的创办者们,拥有的全部家当不过是东拼西凑而来的区区5000元开办费和一辆拉货用的三轮车,靠为别的大公司做计算机销售代理,进行着艰苦的原始积累。3位创始人都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年轻教师,经理宋如华时年仅29岁,是学校破格晋升的最年轻的副教授。他给自己小小的公司起了个颇有派头的名字“托普”,是英文“top”(峰巅)的音译。他白天骑着三轮车拉货送货时也在梦想着,要趁国家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好时机,用自己的双手,创建一所世界一流的信息技术企业。
他的梦想部分已经变成现实。今日西部软件园,聚集了5000余名员工,其中95%有大专以上学历,拥有总资产达35亿元。他们研制出的产品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精密数控机床等,今年产值可达15亿元,已跻身于我国四大软件产业基地与电子百强企业行列。
宋如华与所有托普集团员工又在做着新的梦:再过5年,软件园销售收入要达到100亿元,10年后增至300亿元,要做中国信息产业的“巨无霸”,要建成中国西部的“硅谷”!
建立一个“跨国经济帝国”,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他们已经吸纳美国微软、日本NEC等48家相关企业入园,在常州、宁波、上海等地已建或正在建设10个分园,并着手在美国、爱尔兰、印度、南非等国建立分园或销售网点。他们在园区内开凿出的世界湖、中国湖与四川湖,即寓示着自己立足四川、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胸怀。
徜徉在园区内人字形的绿化带上,我们不由得思索着这么一个问题:托普集团为何能在短短8年中构筑起如此伟业呢?
在软件园我们见到了今年初从英国剑桥大学工程设计中心辞职回来的李彦博士,他见到我们很是亲切,因为他最初是从我们《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读到介绍西部软件园的文章,从而萌生了回国加盟托普的念头。他也是托普集团实施“双百工程”后,从国外引进的人才之一,目前担任托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负责一种全新的开放式软件数控机床的研制,并已在国家级研究项目中担纲。他告诉我们,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年底前即可做出这种先进机床的样机,准备明年推向市场。他那志得意酬之情溢于言表。
“托普为我们提供的待遇很优厚,为我们垫付用于买房买车的钱即达上百万元。你们有时间可去集团为我们建造的新房看看,建筑面积有200多平方米,别墅式的住宅周围还有300平方米草坪,一点不比国外差。不过,我们这些人更看重的是这儿的工作条件,集团为我们每年提供的研究经费有好几亿元呢!”托普集团首席技术官兼研究院院长许建平在一旁补充说。许建平10多年前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曾先后赴德国与美国留学,回国后曾在深圳某公司就职,也是总裁宋如华几顾“茅庐”挖来的百名高级人才之一。像他这样在深圳工作的成都电子科大毕业生,有4000人之多,其中不少已“跳槽”到了托普。
这使我们想起了主人赠送我们的长达50余万字的《托普典章》中的一句话:“人是立业之本,为了共同的理想,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信息人是托普事业发展的源泉。”由此我们似乎找到了西部软件园迅速崛起的部分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