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于八十年代后期进入中国,一直到1997年用户才得以突破1000万,而其后,在1998年和1999年则分别以每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今年年底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超过7000万。今年6月份,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2大“手机大国”,预计快则2001年内迟则在2002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计算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虽说中国的手机用户按每年增加2000万的速度快速发展,但是中国的手机电话普及率在1999年底只达到3.4%,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手机市场具有极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2005年用户数将突破2亿
目前,手机用户急剧增加的城市主要是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大城市,在这些地区,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10~15%,按用户计算,超过全国总用户一半以上的手机用户集中在这些沿海地区的省市。
在中国,手机的价格在1000~5000元左右(相当于1万2000~6万日元),与人们的平均年工资水平(1万5000元~2万元)相比属于高档产品,不过在中国的大企业中有不少是由公司提供手机给某一级别以上的人士使用的(使用费由本人负担)。另外,对于大城市中收入比较高的外资企业员工以及个体户来说,手机是其身份的象征,此外,低廉的通讯费(一分钟0.4~0.6元)以及入网费降低到几年前的一半水平(“中国移动通信”的收费标准目前为780元)也是导致用户呈爆炸性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后,随着国内外厂商以及手机服务商之间的竞争进一步激化,预计成本(终端价格、入网费)将会进一步降低。届时,手机将会进一步普及到过去难以渗透的工薪阶层,到2005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有可能突破2亿。
在这种形势下,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下一代手机电话的动向。在下载动态图像等可以进行大容量高速通信的下一代手机电话中,NTT DoCoMo和瑞典的爱立信等共同开发的日欧标准--宽带CDMA方式和美国QUALCOMM开发的北美标准的cdma2000方式正在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以获得全球标准的地位。而中国采用哪一种规格将对于全球通信设备的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中国手机市场的惊人发展中获益最大的是支持GSM方式的欧美通信设备制造商。被称为“三大霸主”的芬兰的诺基亚、美国的摩托罗拉和瑞典的爱立信占中国手机市场份额的约80%(三家公司合计)。在北京、上海的大街上,手机电话销售商店中最显眼的也是这“三大霸主”的产品,由于品牌形象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用户心中,所以“4000元左右较贵的最新手机相当畅销”(欧洲手机电话制造商)。
另一方面,日本厂商的影响力目前还很渺小。这是因为日本优先致力于开发日本独自的PDC方式手机,在GSM方式方面相对落后的缘故。
中国采用了通过在亚洲得普及从而确立了其事实上的全球标准地位的GSM方式,并且采取了充分依赖欧美通信设备厂商的最尖端技术能力和商品开发能力,将落后几代的通信基础设施一下子提高到接近于全球水平的战略。可以说,中国的这一战略,在引导手机市场快速成长方面取得了成功。
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中国开始着手培育国产通信设备厂商的起步较晚,因此只能眼睁睁地拱手向欧美的通信设备厂商出让席卷中国市场的机会。在即将开始向下一代手机过渡的今天,当务之急是迅速培育出国产厂商以加强其竞争实力,因此也有意见认为,“在国产厂商的发展尚不充分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不会决定引进下一代手机电话系统”(中国的通信行业人士)。
对于即将进入手机的大规模普及时期的中国来说,技术标准的更新换代期是其引进最新技术、系统和服务的绝好机会,能够为中国带来足以改变原有的市场结构的冲击力。
●中国独自的技术所拥有的潜力
去年9月份,中国政府发表了关于在生产手机中引进“计划经济(以提高出口比率和零部件国内采购率以及设立研究开发中心等为条件,设置了在国内的销售数量配额)”的方针,其目的是促使日本、美国和欧洲的厂商转移尖端技术。另一方面则是以中国独自的下一代手机电话技术标准(TD-SCDMA等)为催化剂,促进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的技术转移。
TD-SCDMA是在中国拥有很强实力的通信设备厂商之一、大唐电信(西安)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支持下开发出来的方式,该方式的基础为利用同一频带在无线基站和手机终端之间进行上行及下行双向通信的“TDD方式”通信技术,由于该方式与在上行和下行通信中确保不同频带的日本及欧洲方式的宽带CDMA以及北美方式的cdma2000相比,具有可以更有效利用频率资源的特点,因此据说在频率资源日趋紧张的大城市地区将会获得比较好的通信效果。不过另一方面,该方式还需要解决在高速移动等情况下如何保证通话品质的问题。
在日美欧围绕下一代手机电话技术的事实标准展开激烈争夺的环境下,对于采用普及到全球可能性很小的中国独自标准一事,目前中国的大多数通信服务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都"抱有谨慎的态度"(中国的通信行业人士)。
而另一方面,考虑到中国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有可能在国内推动普及中国独自的标准的情况,摩托罗拉和加拿大的Nortel Networks等欧美的通信制造商也开始显露出支持这一新的技术标准的动态。
在这里有这样一种假设,这就是中国之所以倾向于采用独自技术标准,其目的是在于以独自技术作为催化剂,强化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共同研究开发,尽快培育出国产厂商。
全球手机市场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每年8亿部的生产规模,而中国很有可能利用巨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终端生产基地。
其结果,全球范围内的尖端研究开发的集约化过程将会进一步加速,将来中国不仅在手机终端等硬件领域,而且有可能在通信系统以及关键设备的技术开发等软件领域也具有全球性竞争能力。
日经BP社 2000年11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