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领导人在两岸是战是和的敏感时期,抛出“纵深打击”、“决战境外”论调,引起海内外的严重关注。这种好斗的举动不仅加重了两岸关系中的战争阴影,也导致台军战略思想的混乱与岛内社会的动荡不安。
扩充军备,实弹演习,试图与祖国大陆进行实力对抗
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不久,就一改台湾当局奉行20多年的军事战略思想,变“固守防御”为“决战境外”,其用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我壮胆,稳定民心。台湾当局在两岸力量对比上不得不承认,它根本没有能力与祖国大陆进行对抗,绝大多数台湾民众也认为,如果两岸爆发战争,战场注定是在台湾本岛及其外岛。台湾新领导人深知这对民心影响很大,因而不顾一切地提出“决战境外”,试图向岛内百姓表明,台湾有能力转移战场,以求起到稳定岛内民心的作用。
二是宣扬自己的治军理念。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前,出于政治目的,强烈主张裁减军队、缩减军事预算、减少外岛驻军、缩短军人服役期,并大量揭露军中舞弊案,反对军人干政。但上台后,出于稳定政局和军队的需要,台湾新领导人对过去的口号作出修饰,提出要将“精准纵深打击、提升早期预警、争取资信优势及‘决战境外’”,作为“建军备战的方向”。其治军理念的核心为:继续扩充军备、建构威慑祖国大陆的军事力量,强化资信战,希望建成一支攻势防御或者至少是攻防兼备的军队。
三是向祖国大陆叫板示威。出于稳定岛内局势的需要,台湾新领导人多次强调台海要和平,要以善意与诚意减缓两岸的军事对抗,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但其内心却不甘示弱,于是,便以“决战境外”来炫耀武力,向祖国大陆显示,他不惧“文攻武吓”。为此,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图让台湾百姓信以为真,也为自己壮胆。
据台湾媒体报道,美国已初步决定向台湾提供“16号数据链(Link16)”战术资料系统。这样一来,台湾F―16战机与E―2T预警机、海上船舰,以及岸上作战管制雷达之间,就可以进行直接通讯联系,也可以传递资料,台湾三军协同作战能力有可能大幅提升。“16号数据链”是美国供应给盟国的先进软件,它可以让日本、以色列、北约等盟国武力与美军的战机、雷达站、航空母舰之间的语音对话及资料,经密码编成传递,以防止敌军窃听或截获。
台湾媒体近日披露,不久前,台湾空军新竹联队编号2051的幻影2000双座战机,在台湾东部空域执行了一次“米卡”中程空对空导弹实弹试射任务。此次试射全部过程采取了机密处理。此次试射是空军自1997年底第一个幻影机中队成军后,第二次实施“米卡”导弹实弹试射。
7月1日,台湾军方4艘“海鸥”级导弹快艇进驻金门,并进行火炮实弹演习。随着台湾军事战略的调整,台湾军方将更加注重军事上的“有效吓阻”成分。导弹快艇提前部署在外岛,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加强海上突击力量。
此外,台湾当局宣布在8月份举行“汉光十六号”防空、反舰反潜、反登陆、抢滩、信息作战等三军联合作战演习,明年还要搞“爱国者”导弹实弹射击。这些都表明,台湾当局有意要与祖国大陆进行实力抗衡。
台军很紧张,对台湾当局很不满
台湾新领导人以不到半数的票数上台,政权基础十分脆弱,需要利用军队为自己撑腰,因而,军人出身的唐飞得以“组阁”。但军人浓厚的反“台独”色彩,又使新当权者面临尴尬境地。台湾在两蒋统治时代,军队中长期进行反“台独”思想教育,军人具有强烈的反“台独”意识,众多军事将领多次表示,他们不愿为“台独”而战,更不愿为“台独”流血、丧命,保护“台独”不在他们的职责范围之内。台湾新领导人重用不为“台独”而战的军人,可以起到稳定军心、民心的作用,但军人反“台独”立场又使其“台湾主权独立”、“两岸是两个华人国家”的政策受到威胁。
那么,台湾军方对“决战境外”又持什么看法呢?“决战境外”出笼后,军方除了替台湾新领导人开脱,说“决战境外”并非他的“独创”、“新创”之外,反对声浪也不校台前“参谋总长”郝柏村撰文指出,“‘境外决战’根本行不通”。从“国防部长”转任“行政院长”的唐飞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询问时表示,他不赞成“境外决战”的用词。台“国防部长”伍世文对“决战境外”持慎审态度,强调台湾绝不开第一枪。7月8日,现任“参谋总长”汤曜明在记者会中表示,台军“决战境外”的作战范围是指台湾海峡的“领空”、“领海”区域,台军是守势作战,绝对不会到祖国大陆去作战,也没有组建兵力到祖国大陆作战的规划,台军以维护两岸和平为要旨。中下层军官与普通士兵则担心“决战境外”战略会引发两岸关系的紧张,他们不希望爆发战争,更不愿作战争的炮灰。台陆军也对“决战境外”颇有微辞,因为“决战境外”主要依赖海军和空军,而“固守防御”、“决战滩岸”的战略则依托于陆军,战略的调整势必将重心由过去的陆军转为海军和空军。从这些情况来看,台湾新领导人的“境外决战”学说并未获得台湾军队的普遍认同,台湾军人如同不愿为“台独”而战一样,也不会为“决战境外”的冒险行为而战。
台军武器“跑”不远
近年来,台湾进口新一代战斗机夜视、低空导航系统、IR诱导性空对地导弹,引进空军作战资料链,均系强化攻防兼备的一种努力。然而,就当前情况而言,台军还不具备“决战境外”的能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台军缺乏远距离投射载具,包括中远程地对地导弹与巡航导弹、远程空对地与舰对岸导弹、远程轰炸机与空中加油机、攻击性潜艇与大型战列舰,更没有核武、生化等高杀伤力武器。光靠F―16战机、“幻影”2000战机、IDF战机、“佩里”级护卫舰、“诺克斯”级护卫舰、“拉斐特”级护卫舰、4艘落后的潜艇、数艘中小型登陆舰、“天弓”与“鹰”地对空导弹、数十架AH―1W武装直升机与C―130运输机等,台军是无法实施“境外决战”的。正因为这个原因,汤曜明公开承认,台军没有实施“境外决战”的能力。军事专家认为,台军现役武器装备尽管能部分体现“攻防兼备”的特点,但要达到“决战”的战略层次,显得力不从心。
当然,台新当权者提出“决战境外”,是指台湾未来应发展这一能力。姑且不论台湾未来能否配置“决战境外”的攻击兵力,单就这一战略的实施来看,台湾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7月7日,台湾军人出身的“立委”丁守中发表文章指出,美国拥有庞大的海外驻军,又有强大的海、空军武力投射及派遣能力,并有很多区域军事盟国,即便如此,面对远隔重洋的潜在敌国,它实施“决战境外”并完全获胜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以海峡两岸的地理位置与相对军力而言,台海两岸距离近,台湾的防卫纵深浅、预警时间短、人口及工业中心高度集中,面对祖国大陆的中长程武力及投射能力,再加上台湾本身攻击能力有限,想要“决战境外”或“境外决战”,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可见,“决战境外”是台湾新领导人的一种幻想。
文字游戏掩盖不了台当局的好斗性
“决战境外”出笼后,各界反应强烈,台湾股市震荡低迷,倒阁声音四起。为了稳定局势,台湾当局破天荒地决定由“参谋总长”出面说明台军建军政策与用兵思想。对于“决战境外”,汤曜明有四点说明:一、“决战境外”之“境外”,所指的是“决战时空的选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台湾新领导人的“决战境外”属狭义,即作战范围在台湾海峡的领空、领海区域。二、随着时代、环境变迁,台澎防卫作战的战略构想由早期的“攻势作战”,调整为“守势作战”,继而调整为“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第三种战略构想已有“决战境外”之涵义。三、“决战境外”是台军的一贯理念,并非新的构想。四、台军现有战力可以实现“防卫固守”,但战力的组建还要朝向“决战境外”目标发展,能否如愿,则视台海形势的变化与台湾财力的承受力而定。不难看出,汤曜明的说词,是在替台湾新领导人解脱,更是一种文字游戏,其目的是要模糊外人的视野。
台湾当局最近时兴玩文字游戏,从“一个中国主要议题”、“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到“各自表述一个中国”,从“决战境外”、“境外决战”到广义与狭义的“境外”,无不如此。岛内媒体指出,文人搞文字游戏是专业,但军方最高头目神色严肃地玩文字游戏,实属罕见。不过,无论怎样掩饰,无论怎样玩文字游戏,台湾当局的好斗性已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