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7月17日09:07 河南报业网
199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采用了新战略,准备打“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从传统角度分析,人民解放军实施的军事指导原则是“人民战争”,后来转变成“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这种防御性战略主要依赖大规模的地面武装力量,运用灵活的战术。之所以运用灵活的战术主要基于前苏联在中国北部边界陈兵百万,对中国构成威胁。
最新一期《简氏防务周刊》说,1979年中越边界战争之后,中国的军事家开始重新估价“人民战争”的战略原则。在八十年代中期邓小平掌权之后,认为与前苏联的大规模战争不可能发生,所以就引进了“局部战争”理论。而后,人民解放军开始准备与有限的政治和军事敌对力量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1990年至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国使用了高科技军事力量,人民解放军从中得到启发。
可以断言,积极防御并不仅仅限于中国边界以内。新的地缘战略环境也证明了战略观点转变的必要性。海湾战争结束之后,中国改善了与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
1991年,前苏联解体,对中国带来了很大冲击,中国开始在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事务方面与莫斯科调整关系。中国北部边界减轻威胁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有能力集中在台湾问题。中国还开启了从俄罗斯获得先进武器装备的大门。前苏联帝国的解体,证明了邓小平早期所作的论断无比正确。北京成功的修好了与邻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外交目标旨在完备人民解放军的“局部战争”策略,正如上海5国会议所展视的那样。上海5国会议始于1996年,完全出于安全的目的。5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在近十年来,军事外交也开始频繁起来,军事外交的动机越来越广泛。
美国与日本加强安全合作,尤其是1995年日本东京对其长期政策文件的修订--国家防御计划大纲同样引起了人民解放军的关注。这个军事联盟在冷战期间享有对中国的支持,但是在俄罗斯的威胁已经解除之后,美日军事联盟成为潜在的问题。
美日之间安全关系条约范围扩大已经引起中国对解决台湾问题产生疑虑。人民解放军的谋士们不得不考虑,在其武力统一台湾时如果美国介入战争带来甚么样的后果。
中国“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观点”,强调先进装备的有效性能,注重联合作战能力。最基本的是战略和战术的机动性,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供应。电子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它也特别强调信息战。人民解放军的陆军力量也要作大幅度调整。
人民解放军地面力量现代化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当时中国的野战军改编成集团军,整编之后的总体数量大幅度削减。野战军是毛泽东时代的创造,大规模的编队缺乏协调,机械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指挥结构。每个野战军都由三个相对灵活的步兵师组成,每个步兵师由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装甲团,和一个防空大队组成,每个团配备大炮和防空炮。把野战军改编成集团军,其目的是为了克服缺点,特别强调各个兵种之间的合作,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
每个集团军由将近5万人组成,分成4个师,包括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空运和空中支持部队。改编过程还在八十年代中期创造了“拳头单位”,这是部队规模类似旅,具有快速做出反应的力量,目前在中国军界发挥着重要作用。1985年的军队大裁减,在一个季度之内四百万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减少了一百万人。
大裁减的目的显然是区分对外和对外的安全作用,区分军事和准军事的作用。结果,许多人民解放军被转业到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并非是遣散他们。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创建于1983年,让这些人民解放军摆脱非军事和准军事活动,诸如边境安全和内部安全,人民武装力量从人民解放军中汲取了很多基本力量。人民武装力量在1989年之后5年间膨胀到70万人,而现在的力量将近一百万。人民解放军的这些变化,都发生在中国军事观点强调反对苏联的地面战争期间。向“局部战争”战略观点的转变开始于1988年左右。供稿:华军